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学术腐败严重 应加强监督促进透明化

2013年04月01日 15:5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原山东财政学院(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目前,课题组责任人已受行政严重警告处分(3月31日《济南时报》)。

  这是一则令人吃惊的消息。“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都是原山东财政学院的两个学术课题,其资金并没有用在采购科研设备和学术研究上,而是更多地被用到差旅费上。更吊诡的是,无论是微山,还是傅村镇,都是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的地名。这两个地方,与全国各地到佳木斯的火车票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相关研究人员用全国各地到佳木斯的火车票,报请差旅费,完成了一次看似合法的“套现”。

  “1505张火车票”犹如一个活物标本,让我们看到了学界之中那些不可思议的腐败现象。长期以来,因为学术研究属于精英群体的高智商脑力劳动,科研活动往往被人尊敬,认为那项工作是纯洁的、优雅的、清贫的。广大公众也只是看到了诸多大学教授的体面、悠闲和简单生活,对于他们如何通过学术研究赚钱,知之甚少。而且,我们所理解的大学教授,也不应该和某些政府官员一样拥有贪欲。然而,雷打不动的规律是,如果权力缺少制约,财政不够透明,所有的领域都可能会发生腐败案件。再高尚的教授,如果遇到一个低劣的学术监督体制,也可能会成为腐败分子。

  学术腐败无非经历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让院士或是知名教授挂名,申请国家、省级学术研究课题;然后,成立课题组,凑够几名所谓专家教授;最后,相关人员抄几篇论文,走各种关系发表到所谓的核心刊物上;最后,研究人员拿到应有的科研费用。看似属于精英群体的学术研究,变成了和官员贪污、小偷行窃一样的丑把戏。一项国家课题,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大量申请政府拨款,最后却只换成一两篇学术论文。而大量的学术资金,基本都流入了相关的所谓研究人员的口袋。

  无论是当年浙大贺海波论文抄袭事件,还是上海交通大学“汉芯造假”事件,都从一个角度说明,我国学术科研体制,对于学术研究的投入与产出对比,尤其是课题的政府拨款使用效率情况,并没有一套合理的审核体制。以致学术领域的腐败丛生,出现和公务员群体买内裤也要发补贴一样的笑话,也并不奇怪。

  制约学术腐败,要像遏制权力腐败和职务犯罪一样严肃。在每一个拥有光鲜外表的学术课题背后,都有可能聚集着一群骗取政府拨款的腐败教授。高校,早已不是清水衙门。我们面前的神圣大学,也并非是社会良知最后的底线,而是令人诟病的大学问题和问题大学。因此,如何将学术研究透明化,并且实现对学术成果的有效监督,是摆在我国高校体制面前最重要的课题。(王传涛)

【编辑:张培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