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大学生遇贷款陷阱:年费率超50% 遭电话威胁(图)(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5月18日 15: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根据2009年8月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各设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试点,捷信公司获批在天津试点。根据《试点办法》,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可为居民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这就意味着,和全国其它地方所推行的担保方式不同,捷信公司在天津使用的是自有资金,没有担保费用,资金成本无疑将大大降低,那么,在天津的贷款费率又是多少呢?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对天津的捷信公司进行了电话咨询。

  帮您计算到5000块钱的话,您至少付给商家商品价格的20%左右。是1000块钱,那剩下的4000块钱就可以贷款分期。

  记者:大概12期吧。你先给我看看。

  A:12期,大概一个月还462就可以了

  包括您的本金利息,贷款管理费和客户服务费,这些都算在里边了。

  这个是没有担保的,也没有抵押的。

  那么捷信公司的费率在全行业相比,究竟是高还是低呢?我们的记者同样以贷款4000元钱、分12期偿还为例,对另外几家获得消费金融试点的公司进行了电话咨询。

  北银:如果我是带4000块钱的话,那我十二期每个月还多少钱啊?

  记者:372,也是二期,也是就之算利息没有其他费用?

  那还有其他的收费对吧?

  王先生:没有了。

  锦程:4000块钱,算上利息的话,是4600,12个月

  同样是4000元消费贷款的分期付款,捷信需要借款人还5544元,费率为38。6%,北银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借款人还4464元,费率为11.16%,锦程消费金融公司需要还4600元,费率为15%,捷信公司的费率依然远远高于同类公司。那么捷信公司又是靠什么秘密武器来和同行竞争呢?记者也尝试联系了一位当地商户兼捷信业务员。一位捷信的业务员告诉记者,为了发展客户,完成销售,有很多办法。比如一部价值5000元左右的IPHONE5手机,总共只需要付1500元就能拿走。他们的办法是只需要还三期,三个月就是了。他们让记者去准备一张新的手机卡,用了之后就丢了那种,作为你的手机号,然后坐机号码就是他们给客户找,就这样,你就只要带客户的身份证,银行卡和学生卡就行了。

  不过这位业务员告诉记者,公司最近有了新规定,大学生办分期付款必须让父母知情,当记者表示不愿意让父母知道时,这位业务员说:“打电话给你父母只是确认你是不是他的孩子,他不会问你的父母是不是你办分期,后期他会发短信到你父母手机上,说你欠多少钱,你就直接说这是骗人的就行了,现在骗人的短信那么多其实它后台都是我们在操作。”

  据记者调查,这种帮助借款人造假来获得贷款的情况并非个例。在重庆大学城的这条商业街,几乎所有卖手机数码商品的卖场都能看到捷信的标志和广告。对于捷信公司新近出台的必须让贷款大学生父母知情的这条规定,这位女店主表示她有别的方法可以帮借款人顺利过关。她说:“我们可以装。留你父母的实际的名字,电话号码留别人的就行了。”

  而一位来自长春的同学告诉我们,为了提高通过率,当地的捷信业务员干脆直接在家电卖场里装了一个座机,冒充是借款人的工作单位电话。其实就是他们的工作人员在帮学生们一起造假。

  捷信的业务员通过造假的手段帮助这位刘同学轻松获得贷款购买了一部笔记本电脑,但是这位刘同学没有想到,他的噩梦也接踵而至,现在他每个月的还款金额大大超过了父母给的生活费,他不得不向学校休假半年,到社会上打工来还这笔贷款。

  许多通过这种方式贷款的大学生,都被每个月必须偿还的高额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么这样的贷款究竟是合法还是不合法?大学生们的金融消费权益,有没有受到侵害呢?在中央财经大学,记者向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出示了小唐和小陈的两份个人消费贷款申请表。郭田勇教授非常吃惊。他说贷款公司是有这种放高利贷的嫌疑,打擦边球:“我看到它这个消费金融公司它的这种整体的一个费率情况,说实话,我还是挺吃惊的。我不清楚他有一个每年,每个月百分之1.6到1.7,每年有将近20%的贷款服务费,为什么要收?是以什么名义来收。”

  郭田勇告诉记者,银监会在《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借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之机,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他告诉记者:“比如说我这个消费金融公司,我是发放贷款,我收贷款的利息,然后我顺便在设一个机构,意思是说,你在这个地方办理一些手续,或者是说这其实这两个机构都是同一家公司,但是他把法人给分开,这样的话人为的放一些业务,放到这来。或者他做一些边角性的服务,然后在收一块费用,如果这样做的话,我觉得打着这种政策擦边球,按照现行规定来看,也是有违规甚至违法这种嫌疑的。”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