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长:毕业前应多参与社会实践

2013年05月28日 03:0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解决就业难 大学生加强实习是关键

  “离毕业尚早,尚未到实习阶段”是误区;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处长表示,毕业前应多参与社会实践

  新京报讯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多达699万,毕业人数创1949年以来最多。因签约率低,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从5月20日起,新京报连续刊发“大学生就业难”系列专题报道。调查发现,有七成应届生在毕业前未参与过社会实习。多名专家、学者、教育从业人员、企业经理也表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实习经验,“增强自身社会实践(实习)能力,是解决就业难的最有效途径。”

  人人网的《2013大学生实习反馈调研报告》显示,在回收的近15万份问卷中,四成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实习求职经历,59.5%的大学生未参与过实习求职。在未参与过实习求职的调查样本中,近七成人表示“离毕业尚早,尚未到实习阶段”。

  “不是一毕业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就业问题,应增进自身实习、工作能力。”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处长李骥认为,大学生毕业前应多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创业就业活动,充分提高个人参与社会工作(实习)的能力,增进社会竞争力。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葛玉好称,因多数毕业生无实习经历,在求职时往往遭遇淘汰,应该增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践,提升大学生入职能力。

  另外,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低(33.6%)还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考研结果和出国人数尚无法统计上来,这部分人员约占20%,甚至更多;二是一些毕业生不是没有有意向的工作单位,而是还在持观望态度,没有签约。

  同题问答

  昨日,新京报组织关注大学生就业的专家、学者、教育从业人员、企业经理、应届毕业生,就“政府、学校为应届生做了哪些准备”、“女生就业如何避免受歧视”、“高校专业设置是否有必要调整”等话题,开展了同题问答。

  1目前政府、各高校都为应届生就业做了哪些工作?满意度如何?

  “变制造为创造”对大学生更有利

  杜峰:学校已经为毕业生开了几场招聘会,提供岗位数大概在4万个。

  李雪华:学校与外省市10多所高校建立就业联盟,联盟里的合作企业、单位都能资源共享。联盟建立后,学生找到满意的单位就更容易了。

  周仕坚:个人感觉学校和政府没有太多地帮助学生就业吧,我不太满意。

  古金矿:学校组织实习,政府举行人才交流会,提供招聘信息。

  李骥:全社会都在尽力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对大学生可能更有利。

  2新京报调查显示,近半受访者认为是自身能力不足导致求职不顺,但舆论普遍认为经济形势趋紧才是“祸首”之一。如何看待两种说法?

  大学教育应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周仕坚:找到好工作虽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自身的能力绝对是最重要的。

  葛玉好:毕业生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本质上是我们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学教育应与社会市场需要相结合。

  蒋玲:这只是表面现象,每一个能考上大学的学生能力都不会太差,至少有最起码的学习能力。求职不顺最根本的原因是准备不够,视野不够开阔。

  熊义志:我们的学生还是比较可爱的,主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但社会能否为大学生就业准备更多机会呢?必须承认,目前为大学生创造的就业机会不足,很多企业还习惯于使用廉价劳动力。

  3国家鼓励大学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但也有说法称那些地方比北上广更“拼爹”。到底哪里更“容人”?

  需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古金矿:并不是哪里都靠“拼爹”的,要是这样的话,二三线城市就是“爹”的海洋了。只要有实力,迟早会绽放自己。

  葛玉好:“拼爹”的单位,都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单位。国家如果坚持反腐败、去垄断,这些单位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自然就会招有能力的人,“拼爹”的现象就会解决。

  蒋玲:这需要政府支持“回避政策”,亲属在当地任职的,学生需回避在当地工作,基层工作者的招募需要由第三方组织筛选和监控,过程需要全面公开。

  苏海南:对于已经出现的“拼爹”案例,组织、人事部门要赶快查处,现在有些地方,明明有人靠“拼爹”上去了,组织、人事部门还说没什么问题。这样下去,外地学子能安心到当地就业吗?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平等竞争环境,同时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扶持政策,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

  4在新京报的调查答卷中,有不少女生在回答因何被“挤掉”时直言曾遭遇性别歧视。女生就业就那么难吗?

  女生应聘更应放开眼光大胆竞争

  古金矿:结婚生子、不能理性应对突发事情,是不少公司不愿意招女生的原因,我们呼吁尽可能男女平等。

  蒋玲:有些女生在求职时遭遇性别歧视,有可能是年龄偏大造成的,所以建议女生尽量在大学不选择休学或延期毕业,尤其是高考复读过的女生,本科毕业后尽量直接就业,不要仅仅为了学历去读研。

  熊义志:一方面,社会确有对女生就业不利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女生在职业选择上又偏保守,更愿意找个北京单位、事业单位。女生的眼光应该放得更开,要大胆去竞争属于自己的机会。

  5总有一些专业连续登上调查机构总结的“失业榜”,目前的高校专业设置是否有必要调整?

  高校应因校制宜设“特色专业”

  周仕坚:很多学生的专业是高考报志愿时稀里糊涂填的,进大学后才慢慢了解专业的内容。学校是否可以根据学生喜好,让学生根据兴趣灵活选择专业?

  葛玉好:首先是高校的规模应该调整,不需要这么多的大学,而应该多一些职业学校。然后是大学内的专业设置,教育部应该放权,高校应因校制宜,设置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特色专业”。

  蒋玲:即便是专业对口就业,能用到专业知识的30%就不错了,建议大学生找工作时不要过分倚重专业,更应该提高综合素质,以跨专业就业的思路来就业才是硬道理。

  熊义志:一定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来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如果有问题,就要调整。比如,人才培养目标为专业性、应用性的非长线专业,就确实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根据就业率调整专业和招生数量。

  李雪华:大学办专业一定要跟社会需求挂钩,我们学校的建筑、土木等特色专业目前签约率已经达到了80%左右。今后学校将把计算机、管理等通用专业跟学校的特色专业相结合,办成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计算机和管理专业。

  【嘉宾身份】

  李骥

  (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处长)

  苏海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熊义志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李雪华

  (北京建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杜峰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葛玉好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

  古金矿

  (北京某预算公司总经理)

  蒋玲

  (大学生就业培训机构“优职英才”人力资源部总监)

  周仕坚

  (华南农业大学2013级毕业生,已拿到宝洁公司OFFER)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申志民 许路阳 杜丁 卢漫

【编辑:卢岩】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