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揭秘 共性难寻不排除运气

2013年06月03日 14:1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比起“一刀切”的高考,自主招生、海外高校申请,相对难以捉摸。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自己都不很清楚,为什么被拒绝、为什么被接受,就像等待“天下掉馅饼”。记者试图追寻面试背后,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

  所有人的答案,都提到一点:“不排除运气,很难找出共性。 ”

  李教授(化名)为人爽快,约采访非常顺利。他担任过多届高校自主招生的面试官。关于运气,他举例说,曾遇到一位上外附中的学生领袖,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很优秀,还参加过北美青年领袖峰会,讲话滔滔不绝,“我觉得很好,但其他老师有点反感,认为夸夸其谈”,据闻他后来进了北大,“也许北大的面试官喜欢这种风格”。还遇到过一位奉贤中学的女孩子,很朴实,提起自己学校的文化是孝和贤,讲话腼腆但得体,老师一致认为好。

  “面试没有固定标准,不同面试官喜好会有偏差。非要讲规律的话,关键是看有没有打动人:打动人的修辞、或打动人的特长和材料。 ”

  国外大学的招生准则,就没那么容易套出来。记者给上海纽约大学打电话,始终没人接听,一切官方途径石沉大海。长期跑教育条线的同行直接告诉记者,上海纽约大学的面试官、面试题、评判标准统统保密,连他也没能挖出更具体的细节。

  打遍通讯录上大半联系电话,终于找到一位复旦附中2011年毕业的学生,她被美国一所高校录取,如今正在这所大学的招生办公室做助理。据她介绍,该校每块招生区域由两个老师负责调查,根据一系列材料打分,两位老师一致认可的学生,毫无疑义会被录取,如果老师有争议,就会在一个更大的会议上,由更多老师加入打分和讨论。

  “我每天收到数百封邮件,光是推荐信就收到过来自厄瓜多尔前总统、各国大使、国会议员与州长的推荐信。但这些都不隶属于‘教师推荐信’,就不是必需材料。最糟的是,还有无数精心制作的附加材料,如CD、研究报告、自己写的书,更夸张的还有人将自己的二胡作品录制在一份展示材料上。遗憾的是,这些都会被扔到角落的大箱子里。真正重要的东西只有两样:Application(申请单)和SSR(学校报告单)。只有这两份文件是招生官们一定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看完的。 ”

  记者正为找到规律而欣喜时,昂立留学中心的项目经理却否认这一规律。

  “音乐、体育特长,有一些海外高校非常看重,附加材料对这些学校而言反而很重要。”据这位胥经理介绍,美国各所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差异很大,某些学校注重棒球,有这类特长的学生特别有优势,也有的大学更注重成绩。同样排名前50的美国大学,有的更看中SAT成绩,有的却更看中托福成绩。

  “实在无法总结共性,每所学校差异太大。”据说昂立留学一直有个海外团队,长期驻扎在美国,就是为深入了解中国留学生最常申请的几百所学校,与这些学校的招生官经常聊天沟通,熟悉他们的招生思维、摸透学校的招生倾向点在哪里。昂立留学海外团队的陈老师从美国打国际长途给记者,她反复强调,同一个学生的申请材料,因目标学校不同而略有区别。她接手的学生,一般建议申请3所高校,远远低于大部分中介机构的十几所,因为她很有把握,她的命中率高达95%以上。

  有意思的是,陈老师并不认为自己属于“留学中介”,她说她的工作更像“留学预科”,注重长期的“职业规划”,与学生充分沟通一年多以后,才能帮助他们制定更合适的留学方案。“目前大部分中国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的思维。”昂立留学的一位班主任说,“我们经常碰到家长和学生意见不一致,为学校和专业争执”,有些海外学校的面试会提问学生“回国后你想干什么”,创业、孝敬父母等答案都可以,其实面试官注重的并非答案,而是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有规划、有主见。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