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职生的良药 难治大学生的痛

2013年06月03日 14:3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中职生的“受热”和大学生的“遇冷”,其实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经济问题,应当被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考虑和解决。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在699万高校毕业生涌向社会的“最难就业季”里,也有不愁找不到工作的。日前,在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校园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全国近百家企业为700多名学生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

  这样的“逆袭”固然可以提振中职生的就业信心,但以此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作对比,也很牵强。毕竟,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犹如两辆不同道路、不同功能的车辆,不适合直接对比速度。

    中职生不愁工作,是这几年就业市场上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这确实可以证明不少中职院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但也要看到,中职生越来越受欢迎不完全是因为某个学校或某个专业的教育水平出类拔萃。根据教育部今年发布的一项报告,中职生总体就业率已经超过95%,已经高于大学生的就业率。

  中职生就业率超过大学生,主要胜在“性价比”的优势上。大多数中职生对自己都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那就是做一个“蓝领”,所以他们不怕工作的脏和苦,不苛求丰厚的薪水,也很少频繁跳槽,这些特点是很多大学生所不具备的,深受一些用人企业的欢迎。但如果以就业率论英雄,要求大学生向中职生看齐,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很可能加剧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倾向,最终把高等教育扭曲成职业技术教育。如果越来越多的大学把眼睛盯在“有用之学”上,而无视“无用之学”的价值,那么已经充斥校园的功利之风只会愈演愈烈。在这样的环境中,谈“大学精神”不免太奢侈,学术与创新更是无本之木。

  无论今年大学生就业有多难,大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必需的栋梁之才。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一些高校可以反思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但是也不必一味地迎合市场需求。建设创新型社会,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应当承担起这个使命。即便市场需要“蓝领”,也不能人人争做“蓝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中职生抢饭碗的话,只能说明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艰难,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还无法创造更多的岗位去接纳创新型人才。这个问题其实不只体现为中职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近年来“民工荒”的显现也是例证。

  所以,中职生的“受热”和大学生的“遇冷”,虽给人冰火两重天的观感,但其实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经济问题,应当被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考虑和解决。试图以中职生的就业经验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注定治标不治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结构性难题。

【编辑:王安宁】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