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学一月内发三起家长冲教室 女老师不敢上课

2013年06月04日 10:58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参与互动(0)

  短短1个月内,我市一所中心小学发生了3起家长冲击教室打骂教师事件,对教师心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一度影响到正常教学。

  该校校长介绍说,第一起发生在今年4月,当事老师是位20多岁的年轻女教师陈丽(化名),事发时正值放学,陈丽在校门口送学生,教室里还有1个被她留下来准备辅导的孩子。这个孩子的父亲到教室一看,发现孩子一个人在玩,再一查他的考卷只有10分,当时就火了。等陈丽返回教室,家长就责问她是不是不管孩子了,陈丽就回了句“有话你不能好好说”,学生父亲一听就怒了,冲上去拽着陈丽就往外拖,称要找校长评理,半路上被其他老师及时拦下、分开。发生这件事后,陈丽对教室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连续3天不敢进教室,最后做了心理辅导才重返岗位。至于家长,校长在找他谈心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写了检查书,并补偿了陈丽1000元。

  第二起事件中,老师在批改试卷时,发现一名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考试时因为一个不应该的错误连续失分,为了让这名学生能记清,提醒他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老师就对这个错误超标准扣了分,本是2分题扣了4分。结果家长在看试卷时发现,无法理解老师的做法。在下午临近放学时,这名学生母亲冲进教室,对老师责问进而谩骂,并要将老师拖到校长室,被赶来的其他老师制止。当时,教室里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走,被这一幕吓得目瞪口呆。事后,这位母亲也意识到自己过于冲动,在校长的开导下向老师赔礼道歉,并补偿了数百元。

  第三起事件目前仍陷入僵局,起因是两位学生嬉戏打闹,其中一位学生家长认为老师偏袒另一方,于是赶到教室质问老师,“怎么解释都解释不通,目前孩子还没来上课,听说是准备转学。”校长告诉记者,3起事件的起因其实都是源于家长对孩子过度的爱,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受一点点委屈。他认为,家长爱孩子天经地义,但要注意处理方式。如果发现老师有不对的地方,家长完全可以和老师坐下来好好沟通,同时对老师要有起码的尊重,对学校要有起码的信任,沟通不成可以找校领导、找教育主管部门,而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干涉老师的工作。家长的偏激行为,看似为孩子和自己要回了面子,其实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打骂教师,伤害的是孩子

  去年,常靖理想学校就发生过一起家长为孩子“抱不平”闯入学校扇老师耳光、逼老师下跪的恶性事件,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屡屡发生的家长过度干预学校教育事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常工院师范学院院长杨玲认为,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度干预的恶果,而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家校互动,让教育变得更加透明。她认为,过度干预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最大。孩子会认为是非、对错都是家长来主张,而一个人一生中经历的顺境、逆境和各种问题,其实都要学会自己作选择,如果都是别人帮他作选择或代他选择,对孩子来说就没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无法真正地成长,“家长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

  杨玲认为,过度干预其实是公众信任感缺失在教育领域的一种体现,部分家长对老师和学校没有信任感,往往就会把社会上处理问题的一套方法带进校园,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她认为,家长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和老师、学校有正确的沟通和良性的互动,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学校则可以采取家长开放日等形式的活动,让家长来校参与,体会老师的辛苦和对学生们的关心,培养家长的信任感。

  在市中心一所重点小学任教多年的校长苗琴(化名)告诉记者,家长的过度干预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但和采取良性沟通方式的家长相比,还只能说是极少数。

  她认为,家长与老师发生分歧,大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前期沟通不到位,类似第一起事件中因为目睹孩子调皮、成绩差,没和老师沟通上几句就发生言语、肢体冲突的家长,是特例。“冲到学校在自己孩子面前责问、辱骂甚至殴打老师,这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让孩子今后怎么听老师的话?对孩子的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苗琴说,家长的过度干预是在给自己的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解决问题不需要沟通,谁比谁凶、谁比谁力气大就能解决问题。所以说,过度干预表面上伤害的是教师、是学校,但真正伤害的是孩子。

【编辑:王浩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