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帮大学生就业,怎么帮到点子上

2013年06月04日 13:44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面对求职常常不知所措,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帮一把”。

  去年5月,安德门就业市场开辟大学生就业专区,引进7家资质齐备的人力资源公司,为大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介绍就业岗位。然而一年之后记者再去探访,发现原先7家中介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专区不远处,有一家专门给大学生介绍工作的67号窗口职介,干得风生水起,去年一年帮助1000多位大学生找到工作,成功率高达七成。其中,还不乏河海、南师、南理工等重点高校毕业生。

  “67号窗口”的秘诀在哪里?在大学生最需要“帮一把”的“最难就业季”,中介机构、高校、政府部门等社会相关各方又是如何像“67号窗口”那样,更加高效地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的呢?

  小中介:QQ空间日志访问量高达85万人次

  为了破解“67号窗口”的高效秘诀,记者昨天在窗口呆了2个多小时,期间不断有大学生到现场来询问。小史是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届生,她告诉记者,一位师姐介绍她加了这家中介的QQ号,刚好在空间日志看到有家企业招聘人事专员适合自己,今天特地过来咨询。

  小史口中的QQ号,是67号窗口职介经理严兆隆几年前为发布招聘信息专门建立的。目前,QQ空间日志访问量累计已达85万人次。记者点击打开这个名为“安德门严老师”QQ空间日志发现,这里发布的全是各种招聘信息,几乎天天更新。比如,前天就发布了7条岗位信息,包括:外贸助理、跟单助理、广告公司文员、会计等。严兆隆说,他特意聘用了常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专门负责维护这个QQ号,“一些网络流行语,小姑娘用得麻溜得很,与求职大学生沟通起来也更方便。”同时,严兆隆还建立了短信群发平台,单位急需用人的时候,针对求职大学生群发招聘信息,一年光短信就要发15万条左右。

  严兆隆说,别看一些招聘会办得热热闹闹,但其实有效岗位并不多,如销售、营销之类的岗位,其实并不受大学生青睐。“我的诀窍是,花大力气专门搜集一些好岗位,包括国企、银行、地铁公司等,通常是只要求半年工作经验或者企业提供岗前培训的岗位。即使没有介绍成功,我们也会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建立个人求职档案,一旦搜集到合适岗位,就向他们及时推荐。”

  高校:推出“求职团队”、订单培养

  5月26日,南京大学第五届求职团队大赛落下帷幕。该比赛是针对南大本科一至三年级,研究生一、二年级的学生举办的。地产、金融、快消……6至8个求职领域一致的年轻人组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展示,简历培训及面试(群面,单面)等环节,向在评委席中的各知名公司的老总或HR表达自己的就业梦想,赛后,评委们会邀请优秀的求职团队加入本公司进行实习。

  “这是我们帮助南大学子就业的王牌项目,约有30%的南大学生参加过求职团队。”南京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兰亚明介绍,求职团队这一活动旨在通过真实模拟求职过程,组织同学们形成团队合作求职,让大家能够通过竞赛比拼的形式提升自己求职的实战经验,并获得实习岗位的机会。

  订单培养,也是高校推出的“就业利器”。在宁高校中并不显山露水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2.20%,其中协议就业率达76.64%。就业中心主任石明祥介绍,该校帮助学生就业的一大特色是专门与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家地铁学院,对学生进行地铁专业订单培养,并根据地铁发展的不同需求,与地铁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内容、组成混编教学团队。目前该校2014年毕业生也已经被轨道企业预订1600余人。

  政府:强化政策针对性,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将于本周启动,人社部门将走进江宁、仙林和浦口三个大学城,为毕业生提供面对面的就业服务;

  本月初,南京人才大厦还将举办两场招聘会,分别是6月1日机械生物化工人才专场招聘会和6月8日文化人才专场招聘会;

  南京毕业生就业网上目前有300多家用人单位共提供6000多个岗位,毕业生随时可登录,网投简历……

  眼下,市人社部门明显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扶一把”的力度。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季顺祥表示,帮到点子上,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政府部门完善相关就业政策的着力点。

  比如,针对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差、消息相对闭塞、就业政策和用人需求不清楚等问题,人社部门通过发放补贴,鼓励用人单位推出见习岗位;发挥政府牵头作用,广泛收集汇总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岗位信息,并统筹组织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的专场招聘活动;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企业用人需求。

  季顺祥认为,突围“最难就业季”,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至关重要。他建议,社会各方应该和政府共同努力,在摒弃学校、性别、户籍、年龄等就业歧视、消除暗箱操作等方面做出努力。

  本报记者 肖姗

  本报实习生 詹艳娜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