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学生儿子工资不敌农民工父亲 媒体:不能简单比

2013年06月06日 10:57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5月29日晚上7点。南京曹后村,保洁员陆畅通正和妻子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平房租屋里做饭。忽然手机响起,是儿子打来的。24岁的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后在济南打工,已经一年没见面了。儿子在电话中说,他又换了一家公司,现做电脑销售。“你这一年不到换了两家公司,不好,该踏踏实实在一家单位学点本事。”挂掉电话,陆畅通叹了口气。

  今年49岁的陆畅通来自山东枣庄,有一儿一女。6年前,女儿上大学,一年后小儿子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亲戚朋友们纷纷羡慕陆家出了两个大学生,陆畅通却默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供女儿上学已经很吃力了,东拼西借凑齐了儿子的学费后,我们就跟着老乡到南京做保洁了。”

  5年来,夫妻俩靠着做保洁的收入供两个孩子上完了大学,但就业的问题又摆到了孩子们的面前。“我们没有关系,找工作全靠孩子自己。”学电子商务的女儿在枣庄市里找了一家企业文员的工作,儿子则留在了济南。姐弟俩每月的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勉强够自己生活。

  而陆畅通夫妻俩各自的月收入现在稳定在每月3500元左右,春节前后可达到五六千元。想想自己辛辛苦苦供子女上了四年学,到头来他们挣的钱还不如自己,陆畅通难免失望。

  “有没有想过让孩子也干保洁?”“孩子肯定做不了这个,太苦!”陆畅通说,儿子大三暑假时曾跟他一起做过,面对各种各样的雇主,儿子明显适应不了,觉得没有尊严。“我们公司这两年来了几个年轻人,但最多干了十来天就走了。”

  陆畅通也不想让孩子干这行,“毕竟孩子也读了几年书,虽然保洁员收入还不错,但说白了就是服侍人的活,感觉大学生做这个,身份就降低了。”陆畅通希望儿子在销售行业历练后,花一两年时间学点技术,做他自己的平面设计专业。

  大学生儿子挣不过农民工父亲!对此,不少人抱怨、感慨、叹息。

  实际上,由于大学生培养成本高,家长及大学生对读完大学后的“钱景”有所期待很正常,抱怨大学生起薪低也很正常。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2月份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显示,1989年到2012年,大学生学费增长25倍,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4.2年的城镇居民收入、13.6年的农民纯收入。

  南京师范大学学工处副处长冷开振则分析认为,大学生起薪拿不过农民工的情况确实有,但不是普遍现象。“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学生毕业后起薪2000多元的有,5000元以上的也很多,这与个人工作的行业、岗位和能力素质有关。这两年,我们学校对毕业生的薪资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3700多元。”

  “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毕业后该拿多少工资,国家没有强制标准,更多是一种市场行为。”省人才市场招聘部部长张大勇认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应聘者对岗位的实际贡献来确定工资水平。

  张大勇说,农民工更多从事的是蓝领工作,掌握一技之长,年薪5万元也不足为奇。像瓦工、木工等苦脏累活,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公众不能光看他们拿了多少钱,也要看到他们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体力上的艰辛付出。尤其不能因为一些工种相对的高薪收入,就忽略了农民工整体较差的生存环境。

  “将大学生和农民工工资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任雷鸣说,工资的高低,由供需和岗位特征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供大于求,就是买方市场,很多专业大学生的供应量超过市场吸纳的限度,工作不好找,工资也不会高。二是一个人的收入不是按身份、学历来定的,而是按照所处岗位的价码确定的。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可替代性大,工资自然不会很高。农民工工作强度大,其中一些技术工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属于人才稀缺型,岗位工资相对就高。“要转变观念,不再以薪酬区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谁贵谁贱,要从岗位本身的价值判断。”任雷鸣说,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扩招后的10年间,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递增,入学率达到6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70%—80%。大学生已不再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

  其实,在国外,大学生的工资拿不过蓝领很正常。数据显示,美国去年电梯安装和修理工平均年薪69750美元,而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不到5万美元,远低于一些蓝领工人的工资水平。

  因此,学历不是衡量工资高低的唯一标准,还要考虑工作行业、职位等因素。

  “起薪只是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一个‘起步价’。”冷开振说,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薪资待遇肯定会超过农民工。二者工作性质有一定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实在不应简单纠结于工资的孰低孰高。

  本报记者 黄红芳 倪方方 宋金萍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