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南鹦哥岭大学生团队:踏遍青山追梦想

2013年06月06日 1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白沙6月6日电 (记者 王子谦)记者5日从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悉,鹦哥岭大学生团队扎根6年来,在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4年7月,位于海南岛中南部,面积50464公顷,为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007年,海南省林业局招募了27名大学生,组建起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六年来,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踏遍这里的山山水水,追逐科研和生态保护之梦。

  目前,鹦哥岭核心团队共有3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大学23人(7人在读研究生),平均年龄31岁。

  据介绍,保护区工作站6年来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9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植物保护25种。记录到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Ⅱ级动物保护45种。记录到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还记录到了轮叶三棱栎等26个中国新记录种,伯乐树等178种海南新记录种。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科研监测科科长王合升介绍说,目前鹦哥岭保护区已从协助科研的单位发展到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培养科研人才。在淡水水母、越冬班蝶、鹦哥岭树蛙等当地特有物种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其中撰写的两篇有关鹦哥岭树蛙的论文对其种群、生态学、生物学、繁殖生物学进行深入研究,刊登在SCI国际高级别索引期刊上,填补了此种类的国际性研究空白。

  此外,在野生动物观测方面,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线相机进行观测,“利用热感应效应,在动物经过拍摄区域时,它们的热量可通过红外线传导到相机,从而激发相机自动进行拍摄。”王合升说,用红外相机监测物种优势非常明显,鉴定准确,而且受不同的栖息地环境类型影响小,还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

  保护区在科研的同时与本地居民互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管理站站长李之龙介绍,通过对村民进行禁渔区环境教育、生态养蜂项目培训、修建软床猪圈、开展可持续农业培训等方式,逐步改变了农业原有的粗放式经营的老路,通过“稻鸭共育”方式,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了当地黎苗族村民的经济收入。

  李之龙说,目前保护区采取招收基层群众共同参与保护的形式,已有230名周边社区群众参加基层管护团队,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科研素养、认真、充满求知欲的鹦哥岭护林“土专家”。

  李之龙表示,未来鹦哥岭将会向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示范性保护区,建设热带雨林研究基地、社区共管示范基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林业人才培养基地、对外交流合作基地和雨林生态旅游基地的“2区6地”发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