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知寄语毕业生:请相信每个人都有价值(图)

2013年06月17日 08:1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在严峻的就业现实面前,如果你难以找到“你需要”的工作,可以尝试换一种思路,去找“需要你”的工作,机会一定会出乎意料地增加很多。

  ——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易变、不确定、复杂的年代,我希望你们首先要对自己的方向和梦想有一个清晰的构思,然后再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去实现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许有杰,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副总裁

  名校之所以录取你,不是为了培养卓越的谋生者,而是期待你们可以改变世界。请相信,你们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你们将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周成刚,著名英语教育与留学规划专家

  每当我与我自己的研究生见第一面时,总会跟他们叨叨这样一句话:“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挣,但书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对着“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生除参加就业外还有很多其他选择,比如读研、留学、创业等。不管是工作、读研还是出国留学,很多毕业生对前途感到很茫然,不知该如何面对,我们特地邀请了几位学者、专家和职场高管写了致毕业生的信,希望能对毕业生规划未来有所帮助。

  岳昌君

  复旦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法国奥维涅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政府事务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出版《教育计量学》、《全球危机,全球解决方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4-2011)》等多部专著、译著或编著书籍,发表60篇多学术论文。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去找“需要你”的工作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

  在即将离开青青校园的毕业季,如果你已经获得期望已久的理想工作,那么恭喜你。在2013年史上最难的就业年份,在异常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说明你足够的优秀和幸运。如果你仍忙于四处投简历,奔波于各种招聘会,还在苦苦等待工作机会的话,请你一定不要放弃,坚持就有机会。毕业只是学业的结束,并不是求职的终止。相反,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全身心地找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或者低增长,或者零增长,有的负增长。全球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每六个青年中至少有一个失业,不幸的是这一现象还将持续数年。我国受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因此就业总需求明显下降。在严峻的就业现实面前,如果你难以找到“你需要”的工作,可以尝试换一种思路,去找“需要你”的工作,机会一定会出乎意料地增加很多。或许“需要你”的工作看起来起点不高,起点会影响终点,但是起点并不决定终点。金字塔上有蜗牛,只要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就会有丰硕的收获。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请相信你是有用的。筋疲力尽的求职和遥遥无期的等待特别能摧残人的信心和意志,“拼爹”现象让很多人愤恨与失望。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总会有不公平的竞争存在,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要多看积极的一面。不管黑夜有多长,黎明总会在那头盼望。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生出嫉妒,更不要因此同流合污,而应该坚守青年人特有的理想和信仰。出身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行动才是最终的决定者。高等教育给了我们知识和能力,不是用来抱怨,而应该用来影响他人、改变社会,让世界因你变得更美好。

  祝愿每一个毕业生不仅获得体面的工作,而且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许有杰

  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副总裁,宝洁亚洲区企业沟通与企业品牌建设负责人。德拉萨大学读取了通信艺术文学士学位与商业理学学士学位。在宝洁工作已有25年,曾管理过包括头发护理、皮肤护理、健康护理和口腔护理在内的多个产品品类。在台湾,他曾组织过“六分钟护一生”的关于女性对抗子宫颈癌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该活动在台湾长期举行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培养“主动型领导力”

  同学们:

  又是一年毕业季,你们即将告别校园,带着从这里取得的一生受用的财富,开始人生的另一段征途。从离开象牙塔成为职场新鲜人,面对来自社会大学的各种挑战,或许此时的你会有点茫然。千里之行始于目标,这个时候更应该做好你的人生规划,以终为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易变、不确定,复杂的年代,我希望你们首先要对自己的方向和梦想有一个清晰的构思,然后再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去实现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你的梦想引领着你的方向,梦想总是很遥远?但方向对了,在每天的努力中其实你离梦想的距离又近了一些。

  在为实现梦想不断学习的同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你的每一步成长,势必要历经磨砺。在职场中,培养“主动型领导力”尤为重要,自己主宰自己的选择,要学会要事优先和恰当沟通,主动向自己提问,利用“高压”的环境鞭策自我,快速成长。同时要适应职场的步调,就要有时刻学习的能力,“像海绵一样,努力吸尽所接触的水”,珍惜一切学习机会,尽量通过工作环境中所看见的,观察到的,听到的来增加自己的知识、见解、判断和辨别能力,让自己不断的成长。不要因怕犯错而禁锢自己,时间会伴随着你走向成熟。

  最后要培养情商,体味工作带来的快乐;注重健康,平衡生活上的幸福; 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慢慢发掘人生路上的精彩。回头看那些年,或许才不会后悔。

  现在工作或去向已确定的同学,可以利用这“最后一月”好好享受,休息,做件想做的事。因为一旦踏入社会,比较难有足够的时间,或在完全没有包袱下做这些。至于怎样从学生转型为上班族,上班后投入工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还没落实工作的同学,或许你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因不断的考试面试会有些焦虑,疲惫甚至气馁。人的一生工作的时间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份好工作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不必因为太着急而迷失方向,我认为其实在这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先依据个人的强项(包括弱点)、兴趣、价值观,定下自己想从事哪种行业。大小公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吸收多少及你有多热爱将从事的工作性质,这点弄清楚了,再决定应聘哪几家公司,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所长,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更应该如此。

  前面海阔天空,希望珍惜你们这个年龄拥有的勇气,怀抱热情,保持一颗年轻的好奇心,让自己有所承担和突破,时刻保持正能量,朝梦想进发。你的青春你作主!

  周成刚

  著名英语教育与留学规划专家。苏州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主编《英语文摘》,并有多种译著出版,1996年赴澳留学,获传播学硕士学位,之后以全澳洲第一名的成绩考入BBC(英国广播公司)任亚太部记者和节目主持人。2000年辞职回国加盟新东方,历任上海新东方学校校长、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集团常务副总裁和集团执行董事、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CEO等职,被誉为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胸怀全球,改变世界

  亲爱的各位即将出国留学的同学:

  恭喜你们即将背起行囊,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绽放自己的青春!此时你们或许豪情万丈,或许平静淡然,又或许兴奋中夹杂着隐隐的不安。

  是啊,你们马上就要告别你所熟悉的一切,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全新的学习和生活,很多人去的还是名校。我希望此刻你们清楚自己留学的目的,我希望你们了解,留学不仅是为了享受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不仅是为了和一帮优秀的同学交流切磋,聆听学科带头人和智者的教诲,也不仅是为了更好的前程。

  名校之所以让人向往,是因为许多伟大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校园里薪火相传。名校之所以录取你,是因为他们看到你展露出的他们的潜能和领导力,他们不是为了培养卓越的谋生者,而是期待你们可以改变世界。请相信,你们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你们将承担着更多的责任!留学会让你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我希望你们能领略并践行精英教育的精髓:胸怀全球,成为一名出色的公民。你不必忧虑这种稍显大而无当的做法会影响你的前途,作为一个过来人和一家上市企业的管理人员之一,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一个真正具备综合素质和远大目标的国际化人才,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将赢得更多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要用还不那么地道的英语去表达真知灼见,要挑灯夜战把成堆的课本啃下来,要承担学业、专业的压力,忍受莫名的挥之不去的孤独,品尝生活和爱情的无情和无助,要对付柴米油盐和淤堵的下水道,甚至会遭遇礼貌的距离……请为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厮杀拼搏吧,留学将教会你如何在异国他乡生存,如何战胜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和不适应,如何勇敢地去面对可能的偏见和歧视。这些体验都将成为你们生活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课堂里,我希望你们有优秀的学术成绩,能读书,能思考,能创新。在课堂外,希望你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这是踏上社会之后,你们要接受更加严峻的挑战。

  最后,作为一位留学生的父亲,我想提醒你们,在你们畅享知识的喜悦、友谊的甘醇、爱情的甜美和五彩斑斓的世界时,别忘了守望着你们的父母。也许他们的思维越来越保守陈旧,也许他们的眼界再也跟不上你的步伐,只会嘘寒问暖、叮嘱功课,慢慢地,遇到问题你再也不愿意告诉他们。可这不全是他们的错,你们在成长,生活越来越热闹,而他们在老去,越来越凄清。他们,或者说我们,知道你们最终会越走越远,拥有自己的生活,但我们会欣喜地关注你们留学道路上的每一点成长和每一滴成就,不管你们如何变化,即使你们以四海为家,父母总等在那里,等你,关注你,是你最可信赖的依靠。

  请大家在视频里多陪父母说说话,谈谈心,过年过节时多问候几句,你们不用发誓陪伴他们终老,只要稍稍体会他们的用心,让他们感受到一份应有的理解和关注,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了。

  现在,开始享受你们全新的征程吧!

  赵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抵抗遗忘》、《透视大众文化》等。

  研究生读书“先放后收”

  读研的同学们好:

  编辑约我给即将读研的朋友写封信,谈一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版面有限,我简单说几句。

  首先大家应该意识到,进入研究生阶段,专业分工也就越来越细了。专业不同,要求也不尽一致,但我觉得学习的道理都差不多。这个道理我把它概括为“先放后收”。

  所谓“先放”,就是一开始视野要开阔,书读得不妨广一些,杂一些,甚至跑点野马也没关系。但总是信马由缰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就有了“后收”,即逐渐集中到你所感兴趣的问题上。而一旦有了感兴趣的问题,就要尽可能地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短时间内阅读与此问题相关的书籍,核心的书要读,外围的书也要读。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根据地多起来,知识就会变得牢靠,思考也才有了基础。

  但书要能读进去,除了种种原因之外,还要能为自己营造出一个读书的心境。

  我读研究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那个时候干扰很少,读书还是一件比较纯粹的事情。但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已发生了极大变化,外面的世界很喧嚣,网上的世界也不平静。如果是在京城读研,大家又会面临更多的机会和诱惑。这时候,能否调理出一个读书的心境,能否让你的书桌平静下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前几年,每当我与我自己的研究生见第一面时,总会跟他们叨叨这样一句话:“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挣,但书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大家经济条件尚可,便不必为了挣俩小钱,把大部分心思都用于编书、打工、实习等等事情上。因为那样一来,就整天忙忙活活,魂不守舍,书读不进去,文章写不出来,最终只能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当我这样向学生提出要求时,我是假定他们喜欢读书,渴望进一步深造,才选择了读研之路的。我当然也知道,现在的一些学生,其读研的心理早已不再纯粹。当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时,许多本科生便把读研看作延缓就业的一种途径。但是我想,读研之后总归还得就业,而如果一个人在研究生阶段喜读书,善读书,会思考,能写出锦绣文章,他在毕业时就有了精良的装备,甚至会变得气盛言宜。如此这般之后,岂不是也增加了竞争的实力?

  也许我的这些想法已显迂腐,没能与时俱进,但我还是想把它说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触动。记者 孔悦

  

【编辑:王浩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