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校园中的死记硬背还应再多些

2013年07月25日 14:56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521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6%的受访者表示大部分已不记得中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其中,数理化成为被忘记得最厉害的三门课程。与此结论相伴的是对应试教育和死记硬背的声讨云云。

  考试没错,凡事总要有个衡量标准,关键是考什么的问题。中国的教育模式在紧抓考试的同时,应全面改革考核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寓教于玩,寓创造于考。据说美国的小学生从小学就自己动手查资料,写研究性质的论述文字,这种模式对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价值,不言而喻。台湾企业家余世维说:曾经在超市见过中国妈妈推着孩子,一边走一边教孩子背乘法口诀。而美国小学生则不必背,用的时候直接拿过来即可。让人颇为羡慕这样的明智教育。

  凡事过犹不及,有的东西需要背诵,有的东西则没必要。尤其是理科知识,如果老师一味强调死记硬背,这样的老师不是偷懒就是无能。理科一方面是教授自然科学,另一方面是锻炼人的逻辑推理能力,甚至后者在将来的工作中作用更大。

  而人文学科的背书是很必要,我们曾经背得太少了,距离博闻强记远矣。唐诗宋词,汉赋元曲,四书五经之类的古典精华,应该从小开始,尽量多背书。背诵下来的古典精华,会随着阅历的自然增长而不断释放出文化影响力,所以古典国学需要童子功。民国以前的学人,无论研究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古典国学的功底都相当深厚,这既是语言的功能价值,更是文化的力量所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这句话可派生出清晰的画面感:一群垂髫小儿辐辏在谨色威仪的先生周围,摇头晃脑,子曰诗云,童声顿挫。与之类似的还有诵读唐诗宋词时的意境延展,吟哦四书五经时的懵懂与晦涩……文化和文明的沿袭就重叠在诸多类似的经典画面中。

  中国古典文化对公众素养和社会文明的提升功能已经屡经验证。唐诗三百,韵味幽深,珠玑凝翠,从雄关漫道,大河滔滔,到逆旅夕照,故国田园;踽踽轻谣的宋词则在绮丽弥芳、蕴意濛濛中表达个性化的人文高度,这些都应该及早让学生纳入思想深处。还有老庄哲学中煌煌大观的自然主义思想,韩非思想对法制社会的理想化叙说,孔孟儒家中的古典社会学思想,各类经史子集的精华篇章,都值得我们每个学生诵而记之。书到今生读已迟,进入大学之后再研读国学已经晚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以更大众的方式普及。与理科知识不同,国学内容越早记忆,则在个人的后续人生中发挥的作用越大。

  从实用角度而言,文化对社会运行起到不可替代的规制功能,且润物无声。无论是老庄的自然无为,或是儒家的遵章重教,都会从根本上化解社会戾气和浮躁喧嚣。解决现代社会的某些发展弊病,如利欲熏心,如世风日下,传统国学的社会化普及可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惜现在教育界依然认识不到大规模普及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在对古典文化的掌握学习方面要求不高,或者偏离了正确方向。我们宁可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寻找诗意地栖居,却放弃了贵为血脉的文化传承,自然也就弥散了传统的诗意风骨。今人奋力用物质和金钱为自己堆砌出各种自然主义的假象,却轻易抛弃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主义人文。我们努力完善可能不会被完整执行的司法体系,却忽视了用传统文化去规范世道人心,也忘记用古典经义去拯救某些失落的灵魂。我们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显然不是为了这个荒唐的悖论。(王丹雪)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