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孩子五岁后还尿床 专家:很可能是“遗尿症”

2013年08月01日 13:2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儿童发病率高,或因“嘘嘘”太自由;半岁以后可适度增加控尿训练,不宜长期过度依赖纸尿裤

  遇到孩子尿床,家长该怎么办?是晚餐后就不让孩子喝水,以免尿多床遭殃?还是斥责孩子调皮,严格规定半夜必须起来拉尿?或打算“等等看”,让孩子自然地学会不尿床?

  儿科专家指出,如果孩子五岁后还尿床,很可能是“遗尿症”的表现,需要及时进行医学干预。不少家长担心“过度依赖纸尿裤,孩子易患遗尿症”,记者获悉,广州有医院将启动相关科研项目,研究过度依赖纸尿裤与遗尿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小儿遗尿症门诊蒋小云教授

  七岁儿童每十人有一个爱尿床

  8岁的玲玲从小三天两头尿床,妈妈一批评,她就哭。“原以为孩子大了,就不会再这样。谁知,别人家的孩子都不尿床了,她却一点都没好转。” 王女士说,最近带玲玲到医院检查,没想到被查出遗尿症。

  “许多家长都以为‘孩子尿床是正常的’。实际上,超过三岁的孩子还频繁尿床,就需要警惕是否病态表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小儿遗尿症门诊蒋小云教授表示,国内对儿童遗尿症的定义为“超过五岁的儿童在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次数每周超过两次,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之所以要等到五岁后才能确诊,是因为此前孩子的神经发育还不成熟。

  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病,统计资料表明: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遗尿症。虽然遗尿症儿童每年的自我缓解率为10%~15%,但不能缓解的患儿其遗尿严重性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还有2%~3%的儿童会持续至成人,甚至可能终身。

  儿童发病率高 纸尿裤或是“推手”

  儿童遗尿症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病因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二是觉醒障碍与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尿感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大脑;三是膀胱功能障碍;四是遗传。如果父母双方都曾尿床,孩子遗传患病的可能性高达70%;如果只是一方患病,那么孩子中招的机会也有30%~45%。

  儿童遗尿症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达24%。“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西方儿童过度依赖纸尿裤所致,有些孩子三岁还整天穿着纸尿裤,想尿就尿。”蒋小云说,由于迟迟没有接受定期排尿训练,孩子没有形成规律的排尿反射,可能因此引发遗尿症。近年来,我国儿童遗尿症发病率也在走高,有不少儿科医生怀疑可能与育儿方式西化有一定关系。

  “虽然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病,但家长甚至儿科医生对其重视不够,很多人觉得‘尿床不是病,大了自然好’,或者认为孩子是调皮捣乱,体罚、棒喝能让他们改正过来。”蒋小云说,只有少数孩子到医院就诊,而拖延治疗,会给孩子的生理、心理带来伤害。

  “对于8~16岁儿童来说,尿床是第三大创伤性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蒋小云说,孩子常常因尿床感到羞愧、沮丧和自卑,尿床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内向、敏感、缺乏自信心、不愿和同学交往、恐惧集体生活。

  治疗:白天有尿意时先忍一刻钟

  蒋小云指出,父母绝不能对孩子尿床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孩子五岁后还尿床,应尽早到医院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病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儿童遗尿症应按病因、分程度治疗。对于轻度患儿,家长可在家训练孩子排尿,一般要持续2~3个月。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白天当孩子有尿意时,最好不要马上排尿,可憋尿10~20分钟再拉尿。如果病情达到中度以上,则要在排尿训练的同时加以药物治疗。

  饮食方面,少吃利尿水果,如西瓜等,多吃肉类及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当进食可以温补脾肾的食物,例如糯米、黑芝麻。晚餐尽量少喝汤水,特别是饮料最好不要喝。要控制睡前饮水量,别喝太多水。

  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别在孩子尿床后进行训斥,更不要在人前提起孩子尿床的话题,以免刺激孩子的感情。

  小贴士:半岁以后可适度把尿

  中国式把尿有利有弊。蒋小云建议,宝宝半岁后,家长就可以训练宝宝定时排尿、排便,但要先从白天开始,且注意尊重孩子的意愿。

  “掌握把尿时机很重要。如果孩子表情烦躁、没有尿意,就不要强迫他拉尿,也不要频繁把尿。”蒋小云说,通常小宝宝排尿前会有一些微表情,家长不妨细心观察,掌握排尿规律。一般情况下,喝水1个小时后、喝粥2个小时后、喝牛奶后2~3个小时,就可以为宝宝把一次尿。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