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济南中招录取率达99.38% 598个名额供189落榜生

2013年08月01日 14:4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7月31日,济南市教育局发布今年全市中考招生最终情况。记者了解到,今年济南市教育系统共录取考生50896人,其中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率达到99.38%,为近年来最高。虽然市区内尚有189名落榜生,但四次志愿后,还有多所学校提供的598个名额供他们选择。

  记者了解到,今年济南市及周边区市(县)共有70732名初中毕业生填报中考志愿,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共投放招生计划70039人,教育系统录取50896人。经过四次志愿招生,普通高中投放招生计划38570人,录取38329人,占招生计划99.38%,录取率为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占到招生计划60%以上的指标生录取率最终为65%,仅有少数学校未完成指标生招生。四次志愿招录后,仅有241名考生落榜,其中市区为189人。不过,仍有世纪英华、济南七中等高中提供598个录取名额供这些落榜生选择。济南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录取率高,近几年中报到率最低仅为100多人的回民中学,今年首次将招生计划提高到500人,而且全部招满。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与普通高中录取比例接近100%相比,今年济南市职业中专(含成人中专)投放招生计划10899人,录取8429人,占招生计划的77.34%。普通中专(含高职)投放招生计划7659人,录取4138人,占招生计划的54.03%,录取率逐渐递减。有关人士表示,虽然一些职校招生形势已经好于往年,但是录取率仍然偏低,家长对职校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招生。据了解,全市除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结束外,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招生工作仍在按计划正常进行。

  放弃指标生,535分以上有十几人

  在今年的中考中,由于有传言部分初中“雪藏”高分考生,增加指标生名额,甚至花钱换指标,不少家长对此感到愤慨。7月31日,济南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是校长还是某些家长,想要“做局”增加该校指标生,实际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会填报不同的初中指标,一个学校想要增加几个孩子进入某一高中指标,不只需要做通前几名考生的工作,这个学校指标线以内的几乎每个孩子他们都要做工作,才能实现让‘补’进来的孩子填报意向中的学校,这种可能性即使考生都同意,家长也不会拿自己孩子的前途开玩笑。”

  实际录取中,记者了解到,即使今年全市最高的563分考生也服从指标报考,全市535分以上的考生只有十几个人放弃指标生。“我们了解后发现,这里面很多孩子去了南开中学,或者通过其它升学途径上学了。”

  平行志愿,明年还做不到

  由于今年中考仅仅公布一次各分数段考生人数,导致指标生招生结束后,不少高分考生因为错估形势而落榜。对此,不少考生家长希望明年中考招生时,每次志愿招录结束后,都公布剩余考生分数段人数,或者实行平行志愿,降低落榜的可能性。

  对此,济南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公布各分数段人数实际与实行平行志愿产生的结果一致,都会导致考生按照分数被学校以“割韭菜”的方式一茬一茬录取。这在高考当中,对动辄一个省数十万考生的大样本可行,但在济南市几万考生、12所高中当中,样本太小,教育部门不希望“割韭菜”发生,这样做的话优质生源都会集中到几所高中,导致高中生源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对提供准公共产品的高中也不公平。

  实现教育均衡,“控择”是持续信号

  今年,通过指标生刚性录满、均衡招录统招生、控制择校生,不少高分考生均衡分配到济南市各高中。但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招生信号,不少家长有些措手不及,而一些小学、初中家长则希望教育部门对今后的教育改革方向给出明确的信号。

  济南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7月31日表示,往年招生政策都是在3月份发布,今年在5月份发布,是最迟的一次,主要原因是出于谨慎。不过,济南市教育局局长陈东升告诉记者,指标生刚性录满,目的是控制择校生,未来取消择校生是国家教育部的大趋势,济南市教育局此前也表示三年内逐步取消择校生,“控择”是今后几年教育部门政策发展的持续方向,也是一个持续信号。

  陈东升表示,实际上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在招生环节之外,济南市直属高中的省、市特级教师已经全部外出交流。教育局向周边区市投入了16个亿的教育资源,市中区还成立了优质高中联合弱势高中的教育集团,实现教育资源更大范围的流动。(记者 张榕博 实习生 刘醒)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