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让人相信“知识确实能够改变命运”

2013年09月03日 09: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手拿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家住成都市槐树店路的玲玲(化名)却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这段时间以来,为上大学的事她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但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成都商报》9月2日)

  每隔几年,“读书无用论”就会冒出来挑战民众的鉴别力,也几乎每一次,人们都会认真地参与讨论。这样的争论,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恰恰表明,在“读书有无用处”这个问题上,还远没有达成共识。

  读书有没有用其实自不待言,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里所说的“用”,具体指向什么?如果单纯从玲玲父亲的角度出发,他可能看到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有用无用”:读书之后,能否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四年花费8万、少挣8万合计16万元的机会成本能否拿得回来,等等。考虑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就不难想象玲玲父亲的担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个做小买卖的小商贩,玲玲父亲的视野所及,也应该多是社会底层的民众,而这部分民众经由读书而改变命运的机会,显然更加稀缺。在他的身边,“读书——失败”的例子,可能远比“读书——成功”的例子要多得多。这也坚定了玲玲父亲反对女儿上学的用心。

  也就是说,社会公众乃至玲玲谈论的“读书有用”,与玲玲父亲坚持的“读书无用”之间,仍有着不近的距离,甚至可以说,二者并非是在讨论同一个话题。玲玲父亲理解的“用处”固然是现实之用,例如投入之后能不能有产出、产出如何等。而玲玲则是希望通过读书,让自己变得“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做个有层次的人”,这里所言的“修养”也好、“层次”也罢,与就业并无必然的关系。可以想见,这样的对话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因此,若是想真正说服玲玲父亲拿钱出来,供女儿上大学,仅仅开列一些高尚的理由,如提高综合素质,开阔视野,增加修养等等,难以让其信服。因为这些理由与改善家庭生活乃至命运并不一定相关,何况,当今的大学教育是否真能帮助玲玲成为一名有素质有修养的公民,并不乐观。而且,因为在底层谋生的不易,玲玲父亲甚至对城里人所谓的品味多有偏见。比如,他就批评城里人“特别假”。

  在读书是否有用上面,还需拿出切实的“成绩单”来,不能一味指责玲玲父亲不解风情。要能够让玲玲这样的父亲也能看到,读书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也可以让人生活得更美好,知识确实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编辑:王安宁】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