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上海首批17名特级教师:学生永远铭记

2013年09月10日 11:0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到尊重教师劳动时,明确指出“要采取适当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同年,国家制定颁发了 《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上海评选出了首批17名特级教师——臧慧芬、钱杭宝、吴惠娟、徐佩玖、杨德昌、卓仁爱、林有禹、柯元炘、赵赫、沈蘅仲、于漪、刘永贞、周朋寿、周继光、袁定一、张冠涛、陈美兰。这17个闪亮的名字,镌刻进上海教育历史。

  时光荏苒。今年,特级教师制度实施35周年。17位老人今何在?教师节前夕,本报多方寻访。

  活跃一线传递光和热

  首批特级教师中,有几位至今活跃在上海教育一线,发挥着光和热。

  84岁的于漪是大家最为熟知的老教师,作为教育专家,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中小学。2010年,她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于漪说,几十年教学生涯,她一直思索几个问题。一是对待压力,要善于变压力为自我教育的内驱动力。于漪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为全国语文报刊撰写了数百篇文章。二是尽力辐射。她认为,老教师工作再忙,负担再重,也要尽心尽力培养青年教师。84岁的于老现在参与多项工作:领衔上海中小学名师基地定期培训、为20多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出力。三是不断超越。老师要勤奋学习,吸取精神养料。于漪说:“教师一辈子都在进行精神世界的建设,思想、道德、情操、知识、能力等皆是。呈现的永远是青翠、温馨、智慧和无限的希望。”

  70岁的柯元炘是首批特级教师中唯一的一名体育老师。很多熟知柯老的人都说:“要找他,你就上乒乓球房。”如今,柯老还在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担任乒乓球指导工作,手把手教小学生。对柯老来说,凭着多年经验,大概扫一眼,就能看出孩子是不是块打球的料。陆元盛、何智丽等都曾是柯元炘教过的好苗子。

  “当年,周继光是一个传奇。”大同中学原校长杨明华说,68岁的周继光是当时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也是“破例”的一位。评特级时,周继光还是高中学历,但由于他数学教学方法独到,学生成绩普遍提高,为了鼓励这样的好老师,周继光有幸加入首批特级教师队伍,“他是先评特级,再补高级,再补大学文凭。”近年,周老潜心编著多套初中数学教辅读物,获得学生和家长好评。2002年,他创办“周继光工作室”,继续研究数学教学,培养青年教师。

  著书立说提携后辈

  沈蘅仲,今年已是94岁高龄,是首批特级教师中最年长的一位。退休26年,老人依然像当年当语文老师那样,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特别关注教育新闻。回忆起当年教学生涯,沈老精神抖擞,思路清晰。沈蘅仲提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3项措施:练笔、编订词语手册、抄读古文,教学效果显著。他鼓励学生多读书,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他编著的《语文教学散论》,专门有一个章节是讲“读书”和“写作”。让很多教师感动的是,沈老退休前后,把数十年在教学中积累的备课札记全部整理出来,贡献给了同行。沈老说得云淡风轻:“只是聊作参考。”

  坚持每日和文字相伴的,还有75岁的赵赫。她如今正在写一本关于幼教观察的书稿,厚厚几十页书稿,隽秀的文字,如老人一样清爽。赵老的幼教情结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家中有许多充满童趣的装饰品和摆件,有着幼儿园特有的温馨感。赵老笑言:“这是受了职业的影响。”

  赵老说,特级教师称号给了她荣誉,也给了她压力。当年她去日本等国考察,感触很深,“我们的教育比较强调保护,要求孩子听话、守规矩,不怎么鼓励孩子去冒险,其实应该适当张扬他们的‘野性’。”回国后,赵赫在幼儿园里造了一个“小山坡”,安装扶梯和绳索,让孩子攀爬,提升运动机能。老人说,现在的老师比她们那时幸福很多,不仅有高学历,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也多了。“作为幼儿教师,始终要有一颗观察孩子、研究孩子的心,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一师附小臧慧芬、崇明县堡镇小学吴惠娟、上海市实验小学林有禹退休多年后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仍心牵教育。

  学生永远铭记

  17位首批特级教师中,原南市区民立街小学卓仁爱因身体原因无法接受采访,在家安养。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徐佩玖、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杨德昌、市二中学陈美兰等3人不在国内,暂时没能联系上。

  遗憾的是,格致中学刘永贞、卢湾中学周朋寿、复兴中学袁定一、育才中学张冠涛、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钱杭宝等5人已先后逝世。

  2010年,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65级学生潘丽达参加了钱杭宝老人追悼会。钱老的儿子说,母亲一辈子注重教学,尤其是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此她花费了毕生精力。这令当时在场的钱老学生唏嘘不已。“几年前的班级聚会,我们请了钱老师,看见十几个学生,她还一一叫得出名字,要知道,老人家那时刚过90岁。”追悼会上,钱老很多学生已白发苍苍,追忆起曾经的好教师,泣不成声,“您教我们知识,熏陶我们的品德,使我们成为正直、有教养、有上进心的人。我们深深感谢您!永远铭记您!”

  在一代代学生的心中,他们从未离开。

  新闻链接

  今天,特级教师“特”在何处?

  “特级教师”作为政府颁发的专业性荣誉称号,如今已走过35年历程。每三年评选一届,截至2011年共评选11批747名上海市特级教师,目前约有300名在岗。如今,随着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的推出,特级教师“特”在何处?对年轻教师还有多大吸引力?

  “专业类荣誉”

  “与劳动模范、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不同,特级教师在评选过程中,专业性是个重要因素。”上海市特级教师联谊会副会长方培君介绍,特级教师是个 “专业类荣誉称号”,要求教师在某一学科方面有特长。近年来,除了语数外等传统“主流”学科之外,本市特级教师的专业领域还拓展到了德育、教育心理学等方面。

  华东师大二附中娄维义,2011年评上生物特级教师。他认为新时代对特级教师的学术要求更高,“以前主要比拼上课实力、教育方法等,当前对老师的论文、课题、项目等都有相应要求,要有一定建树和思考。”

  人格魅力

  “特级教师的‘特’,还特在人格魅力和事业追求上。”

  光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李新,与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是“忘年交”。一天上午,过老师与他一起在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了一堂公开课,看上去与平常没有任何不同。课后得知,当天下午就要举行过老师爱人的追悼会,这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李新说,不少老师把教师岗位看作职业,是“饭碗”和谋生手段。但很多特级教师,将教育视作一份事业、一份理想和一种追求。在“安身立命”之上,还有超脱于物质层面的理想追求。这让很多特级教师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如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多年来放弃节假日,带领一届又一届学生 “游学”、创作,让学生体味人文之美,受到众多学生追捧。“这种境界,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值得追求的。”

  “特聘”平台

  近年来,本市特级教师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优秀教师40岁之前就获得这项“桂冠”。职业生涯“登顶”后,如何再谋发展?

  据了解,目前,华东师大、上师大等师范类大学聘请了一批特级教师担任 “特聘教授”,提前介入师范生的培养。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也聘请了一批特级教师担任“主持人”,带教骨干教师。不少区县、学校也为特级教师设立工作室,就近“孵化”优秀教师。

  “特级教师是一个显性的荣誉称号,但更应注重发挥其隐性的引领作用。”教师教育学科带头人、上师大博导陈永明教授说,“其实,特级教师身上的财富,是为人师表的高度荣誉感和责任感,体现为细雨润物育人、潜心创造教育正能量的能力和品质。这是特级教师更可贵的价值。”(记者 彭薇 李爱铭)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