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海关对口支援安徽希望小学 18年后师生重逢

2013年09月11日 15:3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在安徽寿县,有一座特殊的希望小学,这里的教学设施和城市里的几乎没有两样。在18年的时间内,一支特别的支教队伍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了解外面的世界,使这里走出了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这所学校名叫“金钥匙”,出资建设学校,并在长达18年坚持义务支教的是上海海关的一群普通关员。

  支教岁月虽苦犹甜

  1992年,安徽暴发特大洪水,位于安徽寿县古城西南40公里正阳关镇建设乡的淮建小学被洪水冲垮。一些孩子只能蹲在大坝上临时搭建的简陋庵棚内听老师讲课,更多的孩子面临失学。1994年6月,上海海关了解淮建小学的窘况后,决定捐建一所希望学校。全关1699名在编干部职工、85名离退休人员、52名临时工共捐款28万余元。

  1995年3月,在淮建小学的原址上,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它被取名为“金钥匙”,这既是海关人的职业标志,又意味着让祖国的花朵由此打开知识的宝库。建校初期,师资匮乏,上海海关先后派出3批13名青年关员到希望学校支教,每批青年参与一学期的教学管理。

  首批支教的海关关员戴从容和戴虹这次特地重回故地,她们告诉记者,去之前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仍然有许多艰辛是超乎想象的。最难过的坎是上厕所和洗澡,她们要费力地泵出井水,用热得快烧开后,找无人处轮流擦洗。

  在100多天里,支教志愿者们为学校建起了图书馆,为孩子开设了英语、唱歌、舞蹈兴趣班。

  18年后师生喜重逢

  “戴老师!”“啊,是璞玉!不认识了不认识了!”与戴虹相拥而泣的姑娘叫孟璞玉,18年前,她还是寿县金钥匙希望学校的四年级学生,戴虹则是她的老师。两人手拉手回到当时的教室,还是难掩激动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多年不跟老师联系?”戴虹问。“因为以前老师对我特别好,我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有一天能够表现很好的时候,才跟老师见面。”小孟答道。其实,小孟现在就在上海宝山的一所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民办学校里做老师。这次听说戴老师要重回学校,就立刻赶回寿县,只为见老师一面。

  “感谢戴老师的英语课,现在我来到上海,也成为一名教师。”孟璞玉告诉记者,因为深受她们上课风格的影响,现在自己上课时也是充满亲和力。

  结对助学接力不断

  除了去当地支教的海关关员,在上海,一群海关青年在了解到希望学校的部分学生家境贫寒、学业难以为继的情况后,又自发组成了“1+1”爱心结对,先后共资助希望学校的72名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有的海关青年一直与结对学生保持着书信往来,有的还在资助期间赴当地探访受助学生,这些都给学生及其家庭莫大的鼓励和安慰。优秀的学生还能获得海关提供的“上海夏令营”。

  如今的金钥匙希望学校已经矗立起了3幢崭新的教学楼,教室内还配备了电脑、投影仪、远程教学设备,容纳了500多名乡村孩子就学。

  学校校长张传利说:“目前我们学校把周边地区的适龄儿童都吸收来了,现在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到百分百。”然而支教的步伐并没有停止。每年,上海海关的青年团员仍然坚持前来为这里的孩子上课。(记者 郭剑烽)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