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南:助学金僧多粥少 高职生陷入申请尴尬

2013年09月25日 15:3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来自益阳的陈亮是湖南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的大一新生,父亲早逝,母亲以在早餐店打工维持生计。陈亮告诉记者,迈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就跟自己做了一个不再花家里一分钱读完大学的规划——先拿到国家助学金,再靠成绩拿到国家奖学金,再在平时勤工俭学,“管好自己肯定是没问题”。这几天,助学金开始申请了,陈亮却发现了严峻的问题:“据说申请成功比例大概只有25%,但是没想到我们班上来自农村的同学那么多,家庭贫困的同学那么多!”申还是不申,成了煎熬陈亮的一个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调查发现,生源多来自农村,贫困生多,几乎是湖南高职院校的基本特点之一,部分高职农村学生生源基本占到七成以上。而高职院校的助学奖学金则除了国家发放的部分,能筹集到的途径非常少,使得高职学子助学奖学金申请竞争显得更为激烈,分到手里的相对来说,也更加微薄。

  大多数高职70%生源是农村学生

  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共有70余所,分布遍及省内各地州市,有包括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5所国家示范学校。

  虽然不少高职的优势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三本,就业前景远超一般本科,工薪收入远非一般白领可比,“但是家里稍微有钱的孩子,基本都会选择读本科。”从事高职教育十余年的柳铁成老师表示,虽然这几年大家对高职的观点有所改变,但是歧视性的倾向还是很明显,“城市的教育观念认为本科才是大学,宁愿读学费更高的二级学院也不愿意读高职院校,而农村学生更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对专业的选择也倾向于技术类。”

  记者从省内多所高职院校了解到,高职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剩余的30%城市生源也多来自于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这其中涉及到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教育成本、教育观念问题。“很明显的现象是,同样是汽车系学生,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会选择做相对轻松,工作环境好一点的汽车销售,而农村贫困孩子会选择做汽车维修,哪些专业就业能拿到高工资就最受农村贫困学子青睐,苦点累点没关系。”柳铁成老师举例介绍说。

  湖南本科和高职助奖学金差距大

  地方高校国家奖学金由各省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校的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生人数等因素确定。高校助奖学金,除了国家拨发的,更重要的途径还有来自社会企业和校友的捐赠。在湖南的高校中,985高校、211高校和三本、高职院校的助奖学金数量跟他们进校的录取分数线一样,有着明显的级差。

  2013年新生入学,中南大学像往年一样设立了绿色通道,中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唐海波表示,学校绝不会让任何一个贫困生因为没钱上不起学。这种承诺的底气来自国家对985高校的扶持,也来自中南大学除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制度外的种类繁多的专项助学奖学金项目。

  相比这些本科高校的热闹,高职院校的助奖学金项目显得很冷清。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高职中学生待遇最优厚的院校之一,各类汽车机械等等企业设立的助奖学金项目也不少,不过显然并不能覆盖到更多人群。“我们发动教职员工捐款成立的‘元华爱心助学基金’,就是支助家庭经济困难并迫切需要资助的全日制在籍学生,包括学费、生活费、重大疾病医疗费、家庭意外事件慰问费等,直至帮扶困难学生脱困或毕业。”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陈维俊表示,该基金教职工党员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承受能力确定适度交纳的金额,非党员师生捐款一律自愿,学校还通过各种途径,动员社会力量,如联合办学企业,与学院基建、产业、后勤等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及个人捐赠,“总而言之,一切为了贫困学子”。

  支持经费少束缚学子实践力

  重点大学的专项科研经费也非常充足,学生在做科研时完全不用考虑经费问题——这一点也是高职学子最羡慕的。高职院校学子不乏好点子有创意有热情的人,但是少的就是经费支持。

  湖南环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张理最头疼的就是指导学生活动时缺少经费。“我们高职院校经费少,很多活动都搞不出,带学生出去看一个展览,门票费用都成问题。”经费问题,不只是环保学院碰到的问题,也是整个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困难。本科学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科研经费都非常充足,而且社会企业和个人设立的基金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奖励力度都非常大。与本科学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偏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除了实训和顶岗实习,学生的调研实践都需要经费的支持,这一块的专项基金在湖南高职院校显然基本还是空白。(记者 岳霞 实习生 刘曼霖)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