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接受心理治疗的中学生增多 源于家长过度教育

2013年10月11日 10:13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武汉忠德心理医院披露,近年来,接受心理治疗的中学生逐渐增多,不少孩子出状况的根源在于家长过度教育。

  小欣(化名)在一所知名初中读初三时,妈妈辞掉月薪5000元的工作,一心陪读。小欣很争气,中考成绩超出“重点线”50多分,被市内多所省级示范高中“争抢”。读高中后,妈妈为照顾女儿,依然选择陪读。但省级示范高中里尖子生云集,初中成绩经常排在班级前3名的小欣两次测验成绩都排在班上20名开外,感觉压力太大。“妈妈为我辞掉了工作,而我的名次却在下滑,太对不起她了”。

  小欣从此活在自责之中,丝毫没有学习劲头。高一上学期还没结束,她突然跟家里提出“不想上学了”,并把自己关在房里不肯出门。不得已,妈妈只好送她到心理医院进行辅导。心理医生详细了解情况后发现,小欣出现心理问题,是家庭教育压力过大所致。经过半年多的辅导治疗后,本学期,小欣重回学校。而小欣的妈妈在医生建议下重新找了工作,不再当“陪读妈妈”。

  其实,像小欣这样因过度教育进心理医院的学生不在少数。武汉忠德心理医院院长谢少烽说,该院门诊每月接诊的学生多达320人次。其中,42人次是因为家长陪读导致孩子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33人次是因为家长给孩子培优过度,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脾气暴躁,与家长产生对立。

  谢少烽表示,家长总以为给孩子创造了最好的学习条件,事实上这也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他建议家长要从小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只有首先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们才能驾驭课本知识,驾驭自己的人生”。

  康复后无监护又发病

  25岁帅小伙六进精神病院

  本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郭萍)“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台上,理着新潮发型的帅小伙张东(化名)深情歌唱。昨日,武东医院为精神疾病患者举办歌唱大赛,张东获得二等奖。因为康复后无监护,今年25岁的他4年来已6次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

  武东医院精神科四病区主任刘运琴介绍,张东是咸宁市人,21岁时家庭发生变故,父母双亡。他在求职及恋爱上同时遭受挫折后受到刺激,诱发精神分裂症。他有两个姐姐,出嫁后没有联系。每次康复后出院,由于没有家庭监护,他病情复发后在街头流浪,又被120救护人员送到医院。

  “小伙子人不错,很活泼。平时科室搞活动,他当主持人,还教大家唱歌”。这次歌唱大赛是在该院400多名精神疾病患者中进行海选,张东进入最后12人决赛。张东目前处于康复期。他对刘运琴说:“我知道回不了家了,只希望有亲人来看我。”

  昨日中午12时,记者进入四病区,一片安静。这里的患者生活很有规律,已服完药,正在午休。像张东一样,四病区里找不到家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有90名。“遗留下来的大多数说不出家庭住址,也有的是被家庭有意遗忘了。”刘运琴说。

  链接>>>

  武汉逾6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未登记

  市精神卫生中心昨日透露,按照流行病学推测,武汉约有10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但社区登记在册、纳入治疗网络的不到4万人。该中心精神疾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李文学解释,不愿登记、拒绝就诊的主要原因有三:药物副作用,病耻感,家属隐瞒。后两个方面尤为突出,患者害怕被歧视。李文学呼吁,精神疾病患者病愈后,家属和社会更要给他们关爱和包容,以平等的心态接纳他们。 (记者 黄洁莹 通讯员 张颖 邓盛强)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