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四十多人挤进一间舞蹈房(图)

2013年10月18日 13:35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参与互动(0)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四十多人挤进一间舞蹈房(图)
吹奏葫芦丝
书法班上,老师指导老人练字

  10月16日,青海省老年大学舞蹈班四十多名学员正在一间约60平方米的舞蹈教室里上课,拥挤的教室里,跳舞的老人经常碰到一起。

  旁边的另两间教室,老人们正在上书法课和音乐课。每间教室里桌子都摆得满满当当,两排桌子之间仅有坐一个人的空间。课间,开水间、厕所也都十分拥挤。

  学校仅有的一间办公室里,摆满了办公桌和杂物。财物、教务、总务、办公室都挤在一起办公。老师则连备课的办公桌都无处安放,备课只能在家里。

  学校负责人说,现在学校有近两千名学员,而且学员人数还在逐年增加,除新学员外,还有很多老学员不愿离开老年大学,其中还有建校就入学,有着21年学龄的“老学员”,还有些学员同时学习三四个专业,几乎是“以校为家”。对于他们,老年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是精神寄托。省老年大学现有的教学条件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为控制人数,学校不得不限制各专业招生人数。

  青海省老龄办副主任、省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丽娟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开办的老年大学有17所,其中省级2所、地市级4所、行业系统5所、县级2所、社区4所,招收学员约五千人,而全省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目前已达到61.56万人,其中西宁市就有24.34万人。但是,几乎所有的老年大学校舍都十分紧张,有些老年大学至今都没有固定的校舍,受规模和校舍限制,很多老年大学都不得不限制了招生名额,致使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老人入学困难。

  

  省城老年人上学难

  老年大学已成老年人拓展兴趣爱好,参与社会交往的精神家园,可是记者近日在西宁部分老年大学采访发现,这个有着24.34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城市,每学期只能接收不到4000名老人。校舍短缺成为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瓶颈,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致使很多老年人入学难。

  记者了解到,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民政、财政等部门逐年增加涉老工作的投入力度,我省的涉老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老年大学校舍紧缺的问题,还是严重制约了老年大学的发展。

  以青海省老年大学为例,在省老龄委、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下,已经从21年前建校时的3个专业扩大到了7个专业,而且购置了钢琴、电子琴、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已经是我省规模最大、教学设施最完善的老年教育机构,但校舍紧缺导致的供求矛盾仍很突出。省老年大学现有1923名学员,但只有4间教室和1间排练室,已满负荷运转了,每天从早晨8点40分到晚上,教室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校舍紧缺不仅让省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而且还制约了省老年大学的专业设置。

  王丽娟说,除传统的书法、舞蹈、绘画、音乐等专业外,很多老人到老年大学咨询有没有电脑、养生、摄影等专业。省老年大学也想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开设这些专业,但受校舍限制,别说没办法再开新的专业,甚至连现有专业招生时都不敢声张。

  未来几年,随着老年人文化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他们对物质生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有入学需求的老年人还将不断增加,老年大学的压力势必进一步加剧。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老年大学校舍紧张的问题,势必会制约老年大学的发展。

  

  校舍紧缺制约老年大学发展

  老人何时不再入学难

  老年大学的名额缺口到底有多大,相关部门还未对其作出统计。但面对需求,如何增加老年大学的招生名额,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更是摆在老年大学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为公益机构,很多老年大学都需要财政或相关单位的资金支持,扩大规模难度很大。省老年大学每学期每位学员的学费只有120元或130元,学费收入不多,学校的工作人员工资、运转经费等相当一部分开支均由财政负担。但每年财政投入的资金也仅够学校正常运转,如果政府投入不增加,老年大学的规模就难以扩大,尤其是在校舍建设方面。

  1992年,青海省老年大学创办时,学员仅有71人,现在学员已经增加到1923人,但依然远远赶不上老龄人口增加的速度。资源短缺使大多数老人被挡在老年大学门外。为缓解老人“入学难”的问题,近年来,省老年大学尝试把教学服务向社区延伸,在一些单位和地区开办分校。近日,相关部门在西宁市城东区为省老年大学安排了两间教室,省老年大学城东分校即将成立。这对缓解西宁市城东区老人“入学难”的问题,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依然无法缓解省老年大学本部校舍紧张的态势。

  “现有的老年大学,也只能起到中心学校的作用。”在王丽娟看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老年教育体系,才是解决之道。街道、社区、行业、单位等,都应集合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老年教育网络,这才是解决老人“上学难”的根本办法,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采访中,看到老人们学习时满足、安详、认真的表情,记者能从他们脸上读出老年大学的办学意义。文化养老、乐而有为。我们期待,在政府、机构、社区多层次服务链的共同保障下,让夕阳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本报记者 袁震 文/图)

【编辑:柳龙龙】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