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准博士体验小贩生活 评论:观念重塑人生

2013年12月05日 13:2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2014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近日结束。据统计,全国共有152万人通过此次国考报名资格审查,创历史新高;而实际走入考场的考生为111.95万人,40余万人弃考,也创历史新高。

  国考热已持续多年,舆论对年轻人求稳择业观的弊端也多有批判,但舆论是舆论,生活是生活,在更多年轻人那里,人生路径的设计早已被主流价值观规划好,另辟蹊径意味着需要拥有试错的资本和建构生活的想象力。

  在这一背景下,中山大学哲学系一对在读博士夫妻当小贩卖起章鱼小丸子成了“新闻”。接受采访时,说到毕业生的择业观,这对准博士夫妻表示不同意博士生只能当高校教师、公务员才是好职业。“我们当小贩也是过一种哲学的生活。整天聊哲学,不如真正实践一次,挑战一下。”

  其实,别说当“小贩”,在读博士刷盘子挣点生活补贴在国外很普遍,著名作家严歌苓在国外求学期间还当过保姆。而在中国,过分注重“面子”以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一直遏制着莘莘学子重新发现生活的激情,多少大学生还没毕业就准备着过“老态龙钟”、毫无悬念的生活。

  赶考公务员的学子们,让人想起了传说中的“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如果问问报名赶考的学生,你对所报考的职位了解有多少?你对自己所追求从事的公务员工作了解有多少?答案多半是“蒙查查”的:反正就是谋一个稳定的岗位,了解多少又如何?何况,能否考上还未定呢!

  大学生择业,看似像婚恋那样,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转向了双向选择的“自由恋爱”。但实际上呢?一种更为隐蔽的“媒妁之言”正在吞噬大学生们的心灵自由,那就是来自社会观念的“价值契约”。在现代社会,我们熟知了法律条款、经济合同对人的约束,却往往不太注意到“价值契约”对人的观念深深的禁锢。

  然而,价值契约却是日常生活中更为普遍的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它躲在社会心理的深处,在无形当中塑造你的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选择。相对于法律这种外化的社会约束力,价值契约是一种内化的心理机制和道德偏好,在看似自主选择的条件下,其实是对社会成员影响最为持久、也最根深蒂固的作用力。

  关于“国考”的价值契约是这样形成的——根据现有的社会经验,那些当了公务员的人,日子过得都不错,既稳定又有高福利,所以,这对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述这一价值主张被作为社会正能量和父辈经验传递下来,需要一些外部条件——即对这一主张的不断印证来作为信念的奖赏,人们会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不断寻找证据来深化这一信念,直到它成为个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最终,大学生在不需要“了解”的情况下,也会信奉这一来自社会的“媒妁之言”,先考上再说,也就是先进“洞房”再揭“盖头”。

  有人会说,就算是“媒妁之言”,也成就过“美好姻缘”。类似的乐观也在年轻人的择业观中呈现。这使得年轻人未能来得及反思遵循社会的“媒妁之言”有什么风险,就已经陷入国考大军的激烈竞争当中了。然而,并不是每一种投入都是一本万利或多多益善的,国考甚至考研考博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当他陷入一个盲目备战的惨烈竞争当中时,他也在丧失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和个体资源。来自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些研究统计表明,当一个人目标越专注越明确时,他也果然如预期的那样,成就越大,当一个人越被动越不自信时,在完成被动任务时,结果也常常如他之前心理暗示的那样:本来就没指望考上,只是给自己增加一个机会而已。

  国考热是来自社会、家庭的“媒妁之言”,很多大学生抱着一种完成任务好对家长、社会期待有所交代的态度去面对,却少有认真衡量万一“盖头”真的揭下来,要不要履行这一“价值契约”以及履行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与婚姻选择可类比的是,职业选择也存在“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的风险,但这一风险目前似乎并不被大学生们足够重视,未被列为职业规划的重要元素进行风险评估和自主定位。

  当下,大学生的择偶观念日益认同“互相了解”的重要性,但在择业问题上,似乎不介意卷入双盲海选的漩涡反复折腾自己,对个人和社会,这都不是一个高效率的办法。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需要改变择业机会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则是应试教育体制下,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中,需要加强人的社会化训练,大学生有必要更早了解社会运行的内在肌理和各个职业的真实状况。

  可以说,准博士夫妻体验小贩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主动将自己“社会化”的努力。有趣的是,据媒体报道,这对博士夫妻是在两人恋爱10天后就瞒着所有人登记结婚的,他们似乎在实践着一种独自设计人生逻辑的个体化道路——那就是更为自主且自由地谋划自己的未来。(彭晓芸)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编辑:白琥】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