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大学邀企业人事主管 “会诊”毕业生通病

2014年01月06日 15:36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与企业的匹配度到底有多高?岁末年终,上海大学校领导将15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请来开了一次“神仙会”。从事先发给企业的提纲来看,议题只有一个——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挑刺。

  企业最怕“两种人”

  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毛幸华说,现在有两种情形的毕业生可谓泾渭分明,一种是定不下心来的人,才进单位做了几天“琐碎”的事后,就开始抱怨“怎么还不提升我啊”;还有一种人过于悠闲,极度缺乏竞争意识,这部分人又以沪籍大学生为多数。

  写个报告咋这么难

  上海中保华安投资有限公司人事总监刘红直言不讳地说,单位里的上司最怕遇到那些在工作上缺乏思路的员工,对本职工作一问三不知的人。

  在接触了大量职场新生代员工后,刘红有个感觉,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写个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也十分吃力。而问题在于,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需要从小打下扎实基础,不是大学专业教育所必修的。

  求职面试注重情商

  “高不成低不就,出去就想当领导。”在接连听取了多位企业人事主管的“诊断”后,上大副校长叶志明也点出了当下存在于不少大学毕业生中的通病,并直言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后劲、创新性和自信心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还必须与行业做尽可能的无缝衔接。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招聘经理杨尚鹏则表示,他们会在专业之外更注重考察毕业生的情商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生的知识潜力是蛮难一下子考察出来的,但他们的性格、待人接物、交流沟通能力,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就是输在了这个‘软条件’上。” (本报记者 王蔚)

【编辑:柳龙龙】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