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商报:作弊处分寄回家 太过小儿科

2014年01月06日 15:53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正值考试季,全国大中小学都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最后“考评”。这一年的考分,将量化你本学期是否学有所成。设若你考场作弊被逮,则更是在“学无所”之外,多了一个“无德”的“罪名”。对尚有底线的学生而言,如果人还没回家享受久违的天伦,这个“无术无德”的“罪名”就先行回家报告给了父母,这个心理负担之重可想而知。所以,徐州某技术学院定是找准了多数学生的这个软肋,所以才会出了此策:作弊处分当日下达,全国包邮比你先到家。

  听起来很潮很有创意,威慑效果可能也会一时增强。但实际效果呢?

  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如果一没能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或让成绩纵有差异的学生们至少还能恪守不抄袭的基本治学态度;二在面对个别抄袭现象时,不重点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问题,如看重成绩排名实则逼学生造假,如没有耐心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进行对症下药的引导和帮助,那么,在本身工作就有失职的情况下,将作弊处分就这么急匆匆地寄回学生家去,更像是失职后的推卸责任,把学校没能解决的问题简单地踢给了家庭,只想借助父母的威慑力来完成简单粗暴的教育管理。所以,这寄回去的无疑就成了学校自己“作弊”的报告:一,我没教好,二,只能请你们帮我教。

  “弊”通“假”,将作弊换为作假,你就会发现,这几乎就是各行各业都难以完全杜绝的通病:将原本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拖到校外,让家长们付出昂贵的金钱,孩子们透支有限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学校本应完成的教育工作,也可以说是一种“作弊”;将原本应该亲力亲为的科研任务交给学生们完成,甚至连这些学生的名字最终都不会出现在报告上,这更是作弊。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浙江工商大学徐斌院长的离职演说,不论真假如何,但其中却句句切中了当下的教育时弊,比如:高校中违背常识的行为,甚至造假的勾当居然大行其道。可以说,这六年多里学校无数次开会、布置工作,没一次真实地倡导大学精神、学术自由、坚持学者良心、担待社会责任。作为教育最高殿堂的大学,如果也是这样,那么基础教育的情况,就人人都清楚。只不过,像徐斌一样言行一致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如此大范围的作弊,靠寄处分决定给家长来再次处分几个学生,是不是也算一种“作弊”呢?

  当然,并不是说考试作弊者值得同情,而是说,作弊已成普遍恶习,这样做是否合理。过去靠“请个家长”可能达到的效果,今天却势必要集全社会之力,拯救人们于常识底线之上。社会大氛围如此,却将作弊处分邮回学生家,这种做法不是太过严苛,而是太过小儿科。因为学校为个人计总怕校丑外扬,但家丑不可外扬更是自古如此,所以家丑关起门来处理,无论如何效力都会好一点。最好的办法,是让作弊行为如同个人信用记录一样,记入个人的诚信档案,无需刻意外扬,却可以交给社会监督,这样的效果可能更公平有效。(曾茜 )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