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0后新生代农民工2万元学室内设计 花光所有积蓄

2014年02月20日 10:1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春节过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开始向大城市回流,用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得以缓解。但是,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就业之间仍然存在矛盾——招工难和没活干,总是同时并存,如影随形。原来“三不怕”(脏、苦、累)的农民工,被大多数企业招聘工作者冠以“挑”、“牛气”等形容词。那么,农民工真的变了吗?

  今年23岁的王小川,是一名典型的新生代农民工。高中辍学后,他学过理发,进过工厂,摆过地摊,做过销售;工作四五年,也算是个实实在在的社会“老人”了。这不,春节刚过,他又换了个新工作——室内装潢,做了室内设计的新人。

  “第一天工作,打电话,声音都在抖……”王小川这样说,“但是,我终于进入装修这一行了,感觉很新鲜、很有挑战,和之前的工作不同,这让我兴奋。”

  然而,这份工资待遇、发展前景、客户层次都比较理想的工作,对于王小川来说,却来之不易。为了学室内设计,他交了2万多元的学费,加上生活费,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

  不过,王小川却说:“我今年的目标是,一份家装,从工地到市场,从设计、施工到买材料,一条龙服务,能够一个人解决,达到这个目标,我就满足了。”显然,这种投资在他看来是必要的。这种对自身进行充电的投资和学习行为,削弱了他的无力感和迷茫感。于是,一切都变具体了,目标开始有了轮廓。

  走访北京市丰台区赵公口人才招聘会后,笔者发现,和王小川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有选择地找工作。招聘会上,许多农民工不断流连在各个企业之间,他们有感兴趣的,就坐下来谈谈;遇不到合适的,甚至连联系方式都不愿留下,就转身离开。这种 “挑”的表现,在80后、90后的农民工身上尤其明显。

  农民工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显然,这不是单纯的供需矛盾。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增加,老一辈的农民工将逐渐淡出主要劳动力市场。企业希望拥有年轻劳动力,但却不愿提供较好的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新一代的农民工也在为了避免“脏、苦、累”的工作和环境而努力学习技术,这种转变直接表现在他们对工作和薪资要求的提高。专家表示,这种矛盾双方的利益拉锯,可能会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换血,逐渐实现合理化发展。张鲜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