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建设“小食堂”防营养餐不“营养”

2014年03月07日 09:0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随着2014年春季开学,甘肃省内的242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在校生,开始在校园“小食堂”享受免费的营养午餐。据悉,此举旨在堵住劣质牛奶糕点火腿肠等食品借“营养改善计划”涌入农村校园。不过有关人士也同时指出,“小食堂”建成之后的供餐安全依然值得关注,杜绝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和防止学生餐费被截留、贪污等问题,还须谋求根本的解决之道。

  自2010年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国内多地发生农村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在甘肃省内曾在一学期内连续发生3起与营养餐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甘肃省教育厅在调研后发现,一些县市区采用“牛奶+X(鸡蛋、糕点、火腿肠等)”的加餐模式,营养餐不“营养”、不新鲜,供餐质量难以保证,更有甚者,一些低质、伪劣的食品也借“营养改善计划”之机涌入农村校园。

  为此,甘肃省提出加大学校食堂的建设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规划建设功能区分合理、设施设备先进的学校食堂,省内58个连片特困县优先享有了这一建设成果。甘肃的陇西、华池等县区借财政之力,由乡镇中心校带动周边村小或教学点供餐或实行集中供餐,或者建起了操作间、餐厅、贮藏室,配备了冷藏柜、消毒柜等设备。

  “建成并不等于建好。”甘肃省教育厅在督察中发现,由于农村学校大多地处边远,点散面大,加之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学校食堂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使得食品安全防控难度很大。许多学校食堂没有炊管人员,有的由教师代劳或教师家属帮忙,有的从附近农户中临时雇用;一些食堂厨具设备简陋或缺乏,炊管人员劳务报酬和食堂水、电、暖等费用支出没有稳定来源,靠挤用学校公用经费来维持。

  在日前召开的有关会议上,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表示,要对学校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进一步细化和加强,要通过严把食堂从业人员入口关,同时采取大宗食品原辅材料政府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制度,严格执行校长(教师)陪餐制和食品留样制等措施,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有关人士建议,在完善政府监督的同时,也应当建立家长参与、公众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预防和杜绝食品安全事件、学生餐费被截留、被贪污的情况的发生,确保国家3元钱的膳食补助全部安全地“吃”进学生嘴里。(记者康劲)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