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别误读“校长去哪儿”

2014年04月11日 14:21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有记者梳理116所“211工程”高校,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卸任的校长履历,发现共有49名校长卸任后,曾担任党政机关、军队、科协、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干部。也有一部分回到科研、教学岗位。(4月10日新京报)

  卸任校长入仕,是不是就一定不对?我看未必。

  校长入仕,若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充当好技术型官僚角色,这对公共机构科学决策、提高办事效率大有裨益。不独中国,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也不鲜见。何况,中国委任制的选官体系下,入不入仕,也并非卸任校长自己说了算,此外还有年龄考量等。厚责入仕校长,大可不必。

  中国大学校长本身就在体制内,既是学者,又有行政级别,卸任校长入仕,不过强化了其官员身份。入不入仕,本质上并无差别。质疑卸任校长入仕,在校长行政、学术角色不分的现实下,意义并不大。

  与其质疑“校长去哪儿”,不如先问问“如何做校长”。否则,“校长入仕”这种新闻,就容易引起学者攀援权力的误读。(王言虎)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