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公平应是教育一以贯之的主题

2014年07月14日 10:3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7月8日,东莞市教育局公布了石龙中学等37所高中和中职学校录取分数线。记者发现,相对于户籍学生,参加异地中考的新莞人子女要想考上公办高中,需要更高的分数。最大分数线差距是大朗中学,该学校分片招收户籍正取生第一志愿分数线是561分,而随迁子女照顾录取第一志愿分数线是687分,相差126分。

  同在一座城市,参加同一场中考,目标是同一所高中,新莞人学生却要比户籍学生多考126分。对于新莞人学生而言,“输在起跑线上”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东莞特殊的原因:新莞人数量巨大,在现有教育资源分配理念下,户籍学生得到了倾斜。但这种情况的产生并非理所当然:公平应是教育一以贯之的主题,更何况,东莞在城市包容度层面一直为人所称道,新莞人学生有理由跟户籍学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

  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已然如此。新莞人学生与户籍学生在中考录取上被区别对待,这种现象由来已久,要打破这种制度设计,恐怕也非一朝一夕。依笔者看,最根本的原因是:要么,那些真正决定教育资源配置的人正是户籍学生的家长;要么,没有更好的平衡策略、更大的动力,打破这种明显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于是,这种明显有违“有教无类”思想的现象堂而皇之出现了。

  大型公办学校的资源聚集优势直接得益于本地政府的投入,分配这部分优质教育资源时偏向户籍学生,多多少少得益于国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利益观。一些民办学校在招生、办学时无故设障,割裂公平底线则更令人难以理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教育产业,竟还有如此不近人情的做法?

  近日,因上课太爱讲话,长安徐女士13岁儿子小明(化名)被就读的培英中学列入了“黑名单”,校方要求她做好为儿子转学的准备。培英中学老师向记者证实,学校有“黑名单”制度,有的班级多达十余名学生被列入“黑名单”当中。列入“黑名单”的学生,均会被要求转学。

  此前,大朗某民办学校初中部也曾要求班主任上报“班上最应该被开除学生”名单。这两起类似事件,都是发生在民办学校的、有违教育公平理念的极端案例。根本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平等地接受教育资源,学校因为管理、教育能力上乏善可陈,以“黑名单”的方式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既不通情理,又违法法纪。

  从东莞的教育实际来看,民校之所以热衷于设立“黑名单”,也是因为功利化的教育思想在作祟。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民校的营利冲动更强烈。如何营利?对于民校来说,就是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学费收入。如何扩大招生规模,首选路径是提高升学率。一些民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想出了设立“黑名单”的做法,但是每个学生天性不一,教育要讲究和而不同。坐不住板凳、活泼好动的学生很可能在其他素质维度上很有潜力,用考试这个标尺作为唯一尺度衡量所有学生,不公平。

  高考刚刚结束不久,多个地方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被媒体曝光,引得国人一片哗然。哗然背后,公平二字被人们一遍遍重申,终究,公平应是教育一以贯之的主题。不仅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正、平等理念,在教育的制度架设、资源分配层面更要一视同仁。(郭杨阳)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