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校推出校际游学 本科上六年可拿双校双学位

2014年09月04日 11:0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考入市属高校,也有机会拿下中央部属高校的本科学位。新学年,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将体验到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上六年,就可以获得本校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两个学士学位。此外,据记者了解,越来越多的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部属高校牵手共建,通过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市属高校生能拿部属高校学位

  “真没想到,我们也能到中央部属高校读第二专业,机会难得。”北京联合大学学生杨马骏得知自己有资格参与联大和对外经贸大学的游学项目后,兴奋地说。

  本学期开始,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与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联合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品牌与奢侈品管理方向)第二学士学位项目。

  报名该项目的联大学生通过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三科考试,择优录取17名学生参加该项目,赴对外经贸大学攻读第二个学士学位。据介绍,作为该项目的首批参与者,17名联大学生已在联大完成了本科学业,获得学士学位,他们如能继续完成两年学业,并通过企业实习考核,就将再获得对外经贸大学的学士学位。

  据联大副校长黄先开介绍,该项目是联大为优秀学生创造的校际游学项目,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两校的合作协议,未来,该项目将有更多的学生参加。入读该项目的学生本科学习时间为六年,前三年在北京联合大学学习,第四、五年到对外经贸大学学习,第六年进企业实践。期间,两校学分互认。毕业后,学生不仅能拿到联大的学士学位,还能获得对外经贸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学位。不仅如此,由于企业参与培养,该项目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十分明朗。

  教学共同体促进校际游学

  除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作外,联大还通过加入学院路共同体,为在校学生创造到一本院校游学的机会。

  从本学期开始,北京联合大学每年将从金融学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中选派30名学生,到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游学交流,食宿全部在北京科技大学。期间,北京联合大学学生要执行北京科技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按照科大教学运行和学籍管理要求进行选课、学习,并参加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等。

  199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002年发展到16所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加入;2012年共同体成员高校达到21所,其中中央部属高校达十余所,还包括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市属高校。

  学院路共同体的发展使市属高校学生到中央部属高校游学的机会越来越多。共同体成员校开设了34个“跨校辅修专业”,还首创多校共同开设了16个“共同体辅修专业”。共同体成员校还推出11个学科的256门特色课程供学生跨校选课、互认学分,共同体覆盖的学生已超过10万人次。

  类似的共同体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理工、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为主的中关村教学共同体,以及位于和平里,由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组成的教学共同体,共同体内也已开始跨校选课。

  外埠高校生也可进京访学

  目前,本市已出台《关于开展北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部分市属高校与中央部属高校牵手共建,通过学分互认、互聘导师、联合培养学生、选派优秀教师到共建高校开设课程和讲座等多种方式,实现优质师资共享,提升市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不仅如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北五省、市、自治区也启动了高校教学共同体建设,通过互相开放省级重点实验室、启动学生访学计划、建立大学生学科竞赛以及开展教师、干部互相交流、进修等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参加访学计划的学生无需额外交纳学费。目前,已有外地省市高校的学生进京访学。

  未来,本市还将继续开展市属高校发展机制改革试验,促进市属高水平大学及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开展高等学校资源融通、合作办学试验,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北京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发展。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每年从市属高校中挑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将其送进中央部属高校或海外高校游学,从而让学生开阔眼界、接受更多名师的指点,借助中央部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市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记者 贾晓燕)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