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评老师索礼辱骂学生:不要认为底线可有可无

2014年09月16日 10:54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黑龙江依兰县高级中学索礼辱骂学生的老师,被舆论推到风头浪尖。相关部门应着批评声,撤销当事教师其班主任的职务,停止教学工作,记了行政大过的处分。

  听起来,好像处理得相当严格,行政记大过,应该后果很严重吧?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并不走仕途的教师来说,行政记过处理根本不会影响到职业本身,停止教学工作并不等于吊销教师资格,她还是会回到讲台,重新拿起课本“为人师表”。所以,这个事情本身的严肃性和它该承受的后果,其实并没有成正比。

  事实上,这是一个突破职业底线的问题。按理说任何一个职业,都是该有其底线,譬如教师不能骂人,记者不做假,医生不能见死不救。突破了底线,就是渎职,表明没有资格从事这一职业,应被清退。然而,对待底线问题,我们看到的一些处罚高开低走,避重就轻,不客气地说就是敷衍。实际操作中,底线禁区较为暧昧的存在状态,缺乏严格的惩戒处罚也使得其并未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而沦为“假规范”、“假底线”。

  就像依兰这个索礼辱骂学生的老师,如此无视讲台的尊严,居然还保留着教师的资格,这似乎是暗示类似事件,下不为例,饭碗能够保得住。再比如大学教师论文造假、论文抄袭,一个道歉,一个行政处罚就可以往事不提一笔勾销了吗?公务员行贿受贿,达到一定数额才进行量刑,这不是在变相鼓励低额灰色交易吗?

  这些不断挑战行业底线的事件频繁出现,无不在提醒我们,就是因为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才会促使这么多年来,我国各行各业依据着软绵绵的“处罚”、”大过”,在一直拉低底线,反正一切以法律为基准,不违反皆无过。

  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校为何论文造假不会如此泛滥,因为后果是取消科研资格,终身告别学术,这是一种“行业惩罚”。如此一来,也是提醒,底线禁区就该有自己的样子,何不加强行业自律恪守原则,或是诉之法律从严治理。

  □ 本报评论员 莫梓芫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