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课本“去中国化”面临文化失根危机

2014年09月17日 13:21 来源:天山网 参与互动(0)

  9月9日习近平赴北师大看望师生,翻看全国课程教材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9月9日新华社)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者们把杜威“生活即教育”、“理解为教育前提”的理念奉为圭臬,将背诵古代经典诗篇视为食古不化的积弊,打着教材要瘦身减负和多元化的幌子,首先拿古诗词开刀。

  今年8月上海小学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脍炙人口的诗篇不见了踪影。有的地方中学课本中大量经典的中国传统美文被排斥在新教材之外, 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孔雀东南飞》、《廉颇蔺相如列传》被一些西方著作和现代诗替代。肆意删除鲁迅极具思辨力和民族骨气的文章,竟然成为语文教学界的时髦。由虚拟世界中派生繁衍出来的网络语言也悄然跻身语文课本。尤其令人诧异的是一些毫无思想价值的流行歌曲、武打小说堂而皇之的搬进了教材?

  教材不仅是教与学的工具,而且承载着一个民族薪火相传的文学、文化和文明。就像《最后一课》永远不会撤出法国的教材,普希金也永远不会撤出俄罗斯的教材,莎士比亚不会撤出英国教材一样,历久弥新的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在中小学乃至大学课本里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得以勇往直前的灵魂所系,它的地位是不能撼动的。清代学者章学诚说:“灭人国者必先亡其史。

  ”有史而不知史,是莫大的悲哀。毛泽东曾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它)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假若我们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也就失去了灵魂,如同浮萍,迷失了方向,失去的是自己坚守的精神家园。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时期的读书人像今天这样肆无忌惮的“去中国化”。这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扭曲,无异于自毁文化基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和警惕。

  习总书记对目前中小学课本“去中国化”的倾向,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很不赞成”、“很悲哀”,既是对近年来中国教材编写者们崇洋媚外行径的当头棒喝,更是对当下否定传统文明倾向的深切忧虑。习总书记那句“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极具战略指导意义和社会警示意义。一个“嵌”字,一字千钧,振聋发聩。我想,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应该“嵌”在中小学生课本里,更应该“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

  (作者:王志伟)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