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东师大寻找400多份文凭主人 因抗战未能发放

2014年09月17日 16:26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抗战时期,由大城市向内地搬迁后合作创办的第一所高校,不是西南联大而是“东南联大”;至今,仍有400多份因战乱而没能发放的毕业证书,静静地躺在档案柜里……在“九一八事变”83周年之际,今天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在沪公布了一批抗战史料,披露了该校的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校的艰苦往事。

  “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年4月西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但这并非中国抗战时期的第一所联合大学。”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就指令上海的复旦、大同、光华、大夏等4所高校组成“复旦大夏联合大学”。联大分为两部,第一部以复旦为主体,迁往江西庐山,第二部以大夏为主体,迁往贵阳,这是中国抗战时第一所正式由政府命名的联合大学。“可能是西南联大的办学时间更长些的缘故吧,现在史学界基本上把西南联大作为抗战时期内迁办学的一个典型,殊不知,复旦大夏联大,才是开启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艰难史,或许我们还可将它称作为‘东南联大’吧。”汤涛翻出了一份由“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校长钱永铭、王伯群联名,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1937年10月22日)提交的“为刊发联大校印报教育部的呈文”,其中第一句话便是:“呈为呈报事:窃本校在江西庐山择定校舍筹备就绪,现定十一月一日开学,八日上课。”

  今天,华东师大还同时公布了一批尘封已久的抗战史料。据统计,仅大夏大学一所学校,被日寇损毁的资产,共计7987万元(按1946年币值计算);日寇占领大夏大学校园后(今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区),改为伪沪西法院,将群贤堂等处用于关押欧美侨民,甚至在现在的教工新村内,当时还零星地散落着几处慰安所。此外,整个抗战期间,大夏大学、光华大学还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许多学生投笔从戎,奔赴抗战前线。

  更为珍贵的是,400多份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在抗战时期没有被毕业生及时领走的毕业证书,最近也在档案箱里被发现和整理了出来。之所以成为“发不出去”的文凭,据汤涛分析,一是因为有些学生在学校迁徙过程中为躲避战乱而辍学或错失了毕业典礼;有的是走上了参军报国的道路;还有的是秘密加入了共产党而离开了学校。今天,华师大热切期盼这些昔日未能如期领到毕业证书的同学及其后人,前去领取这张承载着民族兴衰记忆的大学文凭。   本报记者 王蔚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