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生相约跳楼事件反思:想救孩子先“治”好自己

2014年09月23日 15:4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22日凌晨,湖南临澧一中两名高一男生相约从学校宿舍跳楼,“学习压力过大”成为将他们推向死亡的“隐形杀手”。

  开学至今不足一个月,接二连三的学生自杀事件已经频频刺痛我们的神经。惋惜之余,许多家长也在琢磨,“很多时候,病根儿或许恰恰在我们身上”。要想让孩子不被期望压垮,还需家长先给自己“解套”。

  【反思】

  “如果自己都陷在焦虑里,怎能给孩子健康宽松的环境?”

  孙宏涛(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虽然儿子刚上小学,但作为家长,我已经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焦虑。

  开学第一天,我把孩子送进学校以后,一直在外面站着,后来居然忐忑到心动过速!当了十几年的心外科医生,经历过那么多生死攸关的大手术,也从没有像当时那么紧张。后来听说急诊上也遇到过一些家长在孩子开学当天肚子疼,多半都是精神压力过大所致。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一直很纠结。一方面,我们两口子都算是接受过不错的教育,在工作中也是比较上进的人,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出来了,本能性地也期待孩子能够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尤其是他小的时候,还是希望他能有个轻松快乐的童年。

  另外,压力还来自于周围环境。在跟同事的交流中,知道有的孩子非常优秀,考上名牌大学或者出国留学,多少会有些羡慕,甚至有时候在网站上看到别的家长说自己孩子多牛,都会不由自主地担心自己孩子是不是太普通,以后该怎么办。后来,又听说有同事的孩子得了抑郁症、精神分裂,甚至是跳楼,内心感到十分震惊和惋惜,生怕自己会把弦绷得太紧,到头来一败涂地。

  我老婆劝我不要那么焦虑,更要避免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总是问孩子在学校是不是过得不好?有没有被人欺负?否则,无形中就会把这种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让他也跟着有种紧张感。作为家长,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也是门很重要的功课,如果自己都陷在焦虑里,又怎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宽松的环境呢?

  “不要展望太多悲观的因素,尤其不要吓唬孩子”

  朱松(孩子上高二):在孩子的教育上,我觉得就算别的方面半懂不懂,也一定要做好心理教育,这是最重要的。家长固然是在意孩子学习的,你可以鼓励,可以就事论事,但不要展望太多“悲观”的因素,尤其不要吓唬孩子。我就算为孩子成绩着急,也从来没说过“你得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就找不到工作,就得扫大街、淘大粪……”本来孩子就六神无主的,还总吓唬他,那么弱小的心灵,谁能承受那么多吓唬啊!一旦扭曲、崩溃了,就容易抵挡不住外界刺激,走上极端。

  当然我也有过急躁的时候,孩子上小学时我教他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非要先教他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孩子很委屈,说,两位数都没教为啥教三位数的?我说三位数的你会了,两位数就自然会了。结果怎么教都不会,孩子哇哇哭,还说“爸爸对不起,是我笨。”每次想起来我都特别自责,我是嫌孩子按部就班太慢了吗,还是自以为我家孩子领悟能力出众?结果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压力。

  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是为了孩子好,某种程度上也是家长的虚荣心,互相攀比。把自己的期望转移给孩子,甚至有让孩子回报家庭的想法存在。一旦希望落空,整个家庭就会歇斯底里。往往自杀这事儿出现在一直都满足孩子任何要求的家庭里,孩子努力了,成绩实在上不去,负罪感也会把他压垮。就算一时半会儿不自杀,等到研究生、博士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找工作不理想,也可能会自杀。

  所以不管怎么急、怎么批评孩子,要让孩子从小就热爱生活。具体来说,让孩子明白,就算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爸爸妈妈也会一如既往关爱你(当然这不代表不需要努力),想起爸爸妈妈心里就暖乎乎的,不舍得自杀。

  【支招】

  “认识你的孩子,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孙振宇(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我当年就不是什么好学生,所以我对家长那种热切期望和自身差距比较有感触。爸妈想让考班里前十名,可我也就是三四十名的水平,你说怎么办?好在我属于比较皮的,说完骂完我也不在乎,但是有些心理承受力差的,可能跟家长的关系就很差,或者自信心受到打击,就算成年了,还是会受到影响。

  现在我也算成家立业了,孩子都打酱油了,你说学习好坏对我的人生有什么影响?我觉得没多大影响,重点是我就一普通人,各方面都很普通,我承认这一点,不就得了么?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我也对他有挺多期待的,尤其身边有孩子的爸妈一忽悠,我也给他报过各种班。但上了一两年,发现孩子顶多在一两个方面有兴趣,其他都是糊弄。上学了也是,有些课他一听就懂,有些道理你得说好几遍,他还懵懵懂懂的。我突然就意识到,孩子就跟当年的我一样。我不敢说孩子未来一定不行,至少他普通我也无所谓,我绝对不会逼他成为我想象的样子。

  我身边很多家长可不这么想,在他们心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动不动就是“我儿子真挺聪明的”,其实能聪明到哪去啊?我有时候就阴暗地想:“你也不琢磨琢磨你自己什么基因……”但明面儿上,我没法打击人家,还得跟着捧,“是啊是啊,你看这么小就能背唐诗了。”其实当年谁不会啊。

  家长对孩子评价高了,自然期望就高了,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也得考个前五名吧?考不上前五,那肯定是不努力,回来就得一通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孩子得被逼成什么样?

  吕博(孩子上幼儿园):这几年我有个感悟,人要想活得幸福快乐,得能认清自己是个什么样子,并且接受自己是这个样子。不幸福往往都来自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接受自己是谁。我认为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家长带着他认识自我、接受自我的一个过程。

  那么首先你就要认识你的孩子,接受你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拿你头脑中那个完美儿童的概念,往自己孩子身上套。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啊?就算是下一个马云,再长个冯绍峰的脸也行啊。

  可是要是冷静想一下,你这样去期待你的孩子,你和孩子都不会幸福,只能活在“为什么你不如×××”的阴影里,等你的孩子大了,他会反问“你自己都不行,凭什么说我”的时候,这父子关系都得破裂了。

  【正说】

  “要相信孩子会好,

  一个信任的眼神

  就能管用”

  宋乃希(北京见意博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师):青少年因为一些在我们看来的“小事”自杀,我认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日常的教育方式和大环境都会产生影响。

  我们小时候,父母很少有时间管,一般就是跟小朋友玩,磕破了哪里看一下,不会有太多“被保护”的状态,面对挫折时,能够有适应性发展。现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而且通常只有一个孩子,格外宝贝,家长处处都想保护,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小学时,老师不跟孩子“较劲”,到了中学,遇到挫折和压力不知道怎么应对、该跟谁说,结果孩子只能自己纠结,这是一个普遍的生活环境问题。

  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自己经历一些挫折是有必要的。家长不要包办,孩子有需要时会自己找家长帮忙。心理学上研究表明,孩子本身有着足够让自己向上发展的动力,如果长期得不到使用,这种动力反而会减弱。

  我理解目前孩子的压力很大,在学校的竞争之下,难免会有受挫的时候,回到家里,就要让孩子减压。具体来说,应当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想法,给孩子提供说话的空间。但不给孩子压力,也不是说家长就完全放手,由着孩子以后“长成任何状态”。实际上,家长如果对孩子不抱期望,孩子也没动力,他的“自我胜任感”和“自我价值感”也得不到体现。

  一方面可以对孩子提出期望,另一方面又要时刻关注这种期望是否给孩子造成了负担,这里面的“劲儿”确实挺难拿的。家长还是不要太焦虑,要相信孩子会好,有时候一个信任的眼神就能管用。整天担惊受怕,这种状态也会影响到孩子。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