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部分中小学科技教育成“鸡肋”:无缘考试

2014年10月30日 09:3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北京科技馆走进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北京教育系列调查之一

  师资不足 设备昂贵 无缘考试

  近日,个别区县大力推进科技教育,使社会关注度再次聚焦。然而,北京晨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本市部分学校科技教育形同虚设,甚至不乏为“应付”教委工作不得不开展科技活动。科技课在北京一些学校缘何成了“鸡肋”?

  吐槽:科技月有点头疼

  对于海淀区某学校而言,科技月“着实有点头疼”。据该校主管科技教育的张主任介绍,每年科技节活动通常“以点带面”,专业性及深入度都“蜻蜓点水”,只为烘托全区科技月氛围,“应付了事”。问及原因,张主任无奈地说道:“平时学校的科技教育就可有可无,科技月又能展示出什么‘像样’的科技教育成果呢?”

  现状:学生老师没兴趣

  常主任是某普通中学科技教育负责人,用他的话来说:“开展科技教育可没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目前,学校针对初高中年级制定不同科技教育课程方案,初中年级学生为兴趣小组,高中年级学生为选修课。“除非真对科技有兴趣,否则很少会选择这类课程”;高中学生选修课多设于高一年级,科技课程仅占其中少部分,高二、高三年级因课业负担较重,选修课也相应减少,因此,接受科技教育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不仅学生没兴趣,老师也‘不感冒’是学校科技教育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老师坦言,多数教师受学校理念、工资绩效、硬件设备等因素影响,不愿开展科技教育。“即使有人愿意,也都是凭一腔热血,做无私‘奉献’。”

  探因一:科技专业师资少

  在调查记者发现,科技专业教师不足或根本为零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小学校。多数学校科技教师由物理、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部分学校科技教师为外聘。

  一位小学校长透露,目前,小学普遍存在专业对口科技教师较少的现象,部分科技教师均从其他科目转入。究其原因,该校长表示:“今年首师大毕业的对口科学老师也就30人左右,他们来到小学的也相对比较少。”

  海淀区某市级示范校校长透露,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的配备,相关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及实践经验,这便需要对教师的长期培养和投入。“但教师在评级过程中,可以选择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却没有科技这一门学科的教师评级,阻塞了教师在科技教育领域的上升通道。”不仅如此,据另一位校长透露,科技课多为选修或课外兴趣小组,这部分的教师绩效工资与课内时间相比较少。“学校给所有老师的绩效工资就像一块大蛋糕,如果给你多一些,那么给别人就会少一些。”该校长解释道,为了能让学生在应试科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校肯定会给语数外等科任教师留更多课时,绩效工资也会相应增长。因此,无缘考试的科技课自然成为“鸡肋”的选择。

  探因二:设备成本高

  除师资因素以外,科技设备的成本过高也是学校对开展科技教育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张主任告诉记者,对于该校这类水平及规模的中学而言,达到规定的教学设备标准已是“尽力”,何谈引入高成本的科技设备。就机器人课程而言,其分为简单及复杂两种程度,针对中学生自然要选择复杂程度,但对学校设备有较高要求,特别是编程这一环节。“今年,学校将4个班拆分为3个,班容扩大。这就造成同一班学生无法在同一时间进入机房学习,因为计算机不能人手一台,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丽荣坦言,资金困难是学校科技教育受阻的另一因素。“由于购买机器人比较贵,按照目前学校的年度推进,只能在部分学生中开展。”

  对策一:校本课程作保障

  作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从课程入手,让科技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自然开展。据校长陈恒华介绍,学校针对初高中年级分别制定不同的科技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在初中年级,学生通过兴趣小组等方式,选修科技课程。

  此外,张丽荣校长介绍,在课程方面,学校除针对三至六年级,提前开设科学课外,在国家课程中也同时融入科技教育。另外开设校本课程,为有兴趣的学生开展科技社团。

  对策二:调动家长资源

  每年10月,中关村一小都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主题科技节。作为学校的常规节目,已经持续开展了13年。今年,科技节主题为“挑战未来”。在四年级成果展示区内,记者注意到一个用纸盒搭建成型的机器人。据四年级(8)班齐晨桐介绍,该机器人名为“天宫8号”,用途是在2050年收集太空垃圾。根据四年级“创意盒子”的主题要求,该机器人材料全部源自纸箱等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全班33名学生及各自家长齐心协力,分别组成机械臂、回收舱、展开舱等六个小组。齐晨彤的母亲告诉记者,家长作为机器人制作顾问,用专业知识指导孩子动手实施。“孩子、家长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体验,十分难得。”

  学校科技主任邓翼涛表示,中关村一小在家长中发现科技人才,同时,利用家长及周边单位资源,把专家“请进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校资源利用率。

  对策三:高校扶持中小学

  目前,部分中小学及区县教委已试水联手高校共同推进科技教育,利用高校师资、设备等资源,扶持中小学。

  日前,海淀区教委与海淀区科协及部分高校签署协议,共同筹建海淀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超市”。在“超市”中,海淀区将协调区内高新企业,计划把首批百家企业作为学校科技教育“校外基地”。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来福表示,针对小学,高校可协助学校开展科技节等趣味性活动 ,培养科技素养及兴趣;针对初高中学生,则需侧重专业性培养,高校可通过分设课题或由学生带着课题共同研究。

  晨报记者 刘佳 王刚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