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迟到大王”的奖与陶行知的糖

2014年12月18日 16:19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一则“温州苍南龙港五小给学生颁发‘迟到大王’奖状”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专业心理老师说,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当事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自己的教育方法欠妥当。(12月17日《钱江晚报》)“迟到大王”奖状,是一个“批评与鞭策”的创意,较之拍桌子弄板凳式的批评效果肯定好,更是比体罚学生强百倍。从中,我们不仅要看到这种形式的不足与欠妥,还要看到其固有的善意与创新,尤其是,“给小欣发了这个奖状后,今天早上就没有迟到了。于是,今天早上,我撤回了原来的奖状,又给她颁发了一个进步奖。”或许,在现代教育体系与环境下,此举不值得提倡,但可以也应该包容。

  在对“迟到大王”的奖进行褒贬时,不妨品尝一下陶行知的糖。两者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或存在批评技巧上的差异。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学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地接过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颗糖:“这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有观点认为,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是一次经典的“心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罚之以心。

  惩罚教育也不能“迟到”。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关键。当然,在育人过程中,赏识教育不可少,然而,育人不是一味地“奖赏”,更不能放弃包括惩罚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手段。有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让惩戒成为一种教育艺术,学生在受到教师批评惩戒的过程中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反思自己的过错与过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教育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一种智慧,教师的智慧、教学的智慧、教育的智慧。王旭东

【编辑:孙静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