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银保产品遭集中投诉:消费者大呼“信息不对称”

2012年03月01日 10: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在《证券日报》保险周刊与金融界网站保险频道合作开设”投诉直通车”栏目后,接到很多消费者投诉。记者随即连线了十多位投诉者,了解其投保经历后发现,绝大多数是银保渠道产品。为此,记者专门到银行网点走访,发现银保产品不再热销,甚至可以说遭受冷遇。

  电话调查:

  鲁豫冀粤苏五地消费者投诉

  在这五地消费者的投诉中,关于寿险产品投诉占绝大多数,而在针对寿险领域的投诉中,银保渠道产品遭遇的投诉又占大多数。在网络论坛、微博及其他保险行业网站上,记者也发现银保产品最受诟病。或因保险销售误导或因消费者自身的原因,误以为在银行办理的业务就是定存业务。

  记者电话电线了山东、河南、河北、广东、江苏等多地的十多名投保人,听其讲述购买银保产品的经历。记者了解到,造成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关系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销售误导确实存在;同时也有消费者自身对保险产品认识不足的问题。而销售人员误导消费者也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保险产品认识不充分这一弱点,双方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销售人员未明确告知其所售产品是保险产品,只是一味强调高收益。记者了解到,银保驻点未取消之前,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消费者无法辨别银行工作人员和保险公司人员。在人们的印象中,把钱放在了银行就以为是存了定期存款。记者调查中发现,银行驻点被叫停之后,仍有多家银行人员未明确告知其推介的产品是保险还是定存。银行保险产品归根到底属于保险产品,必须与银行和基金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区别对待。

  避重就轻,隐瞒重要信息,如犹豫期、分红不确定、退保风险等。销售人员未全部解释其产品风险,只是一味强调收益高。

  混淆概念。银保的主打产品是生死两全保险。销售人员为了便于营销,将生存返还金说成是给予投保人不取现的奖励,将分红等同于利息,将满期收益率等同于每年的收益率。

  回访不及时,只是走走形式。记者还了解到,县域保险市场销售误导更严重。销售人员专业素质低,职业道德不佳,出现代投保人填写投保资料,甚至代投保人签字等行为。特别是文化水平低的中老年人,根本辨不清到底是保险还是定存。

  编者按:保监会对寿险销售误导,车险理赔难开展专项治理,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重塑受损的行业信誉和形象。《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发现,在本刊与金融界保险频道合作开设“投诉直通车”的诸多投诉信息中,对于银保产品的投诉居多,银保市场存在的问题也较多。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市场的多家银行网点,对银保产品销售现状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售银保产品较去年数量大幅降低,热度减低,银行理财经理也怠于推介。据证券日报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