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唐双宁提议修改商业银行法:增加银行业务范围

2013年03月04日 20:0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唐双宁提议修改商业银行法:增加银行业务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做客人民网

  今天,全国人大代表唐双宁做客人民网,介绍他的议案建议和光大改革发展。唐双宁介绍,今年他准备提交一份关于修订《商业银行法》推动银行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的议案,建议尽快将修订《商业银行法》列入立法计划,成立修法领导小组,启动修法程序。

  《商业银行法》修法六建议

  增加商业银行业务范围。

  比如增加银行理财类、电子银行类、企业债券承销与投资等业务种类。

  适当放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限制。

  根据十二五规划“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精神和商业银行实践,适当放松商业银行投资证券、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同时应设置“试点”准入条件,并要求试点机构完善不同种类机构和业务之间的防火墙制度。

  实行分类持牌制度。

  借鉴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准入规定,根据风险不同实行商业银行分类持牌制度,包括吸储类机构(即全牌照银行)、非吸储类机构(即有限牌照银行)、自有资金放贷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等)三类。不同种类持牌机构业务范围不同,监管要求应区别对待。全牌照银行可吸收公众存款,监管要求最为严格;有限牌照银行只能吸收机构大额存款,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监管相对宽松;自有资金放贷机构只能放贷不能吸存,监管更为宽松。

  调整商业银行监管规定。

  通过修订《商业银行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监管新规纳入法律范畴,比如关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同时,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和客观需要,对相关技术指标进行调整。

  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自2003年“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形成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大大提高,但至今尚未形成规范的监管协调机制。在金融创新成为业界常态、综合经营试点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完善监管协调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

  规范商业银行有序退出。

  对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实施有序退出,在严肃市场纪律的同时防止引发系统风险(比如雷曼兄弟破产后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危机加剧),是此轮金融危机的重要教训。根据《企业破产法》,对于问题严重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申请。但金融机构影响大、涉及面广,重整或破产清算不同于普通工商企业,应在修订《商业银行法》时增加商业银行和解、重整、破产清算等方面的规定。同时,为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防止商业银行退出引发市场恐慌,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现行《商业银行法》六方面严重滞后

  唐双宁代表介绍,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于1995年5月通过,2003年12月曾进行过一次修订,现已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滞后于商业银行改革实践。

  以法律适用主体或监管对象为例,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纷纷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主力军的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从2003年以来已先后进行了重组改制,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业银行法》未能体现和因应这一变革。

  滞后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实践。

  与十年前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大大拓宽,远非《商业银行法》中列举的十三类业务。中间业务种类越来越多,电子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的主体。同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信贷资产占比大幅下降,代客理财使存款由表内负债转为表外业务,债券投资在资产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些变化未能在《商业银行法》中得到体现。

  滞后于商业银行跨业创新实践。

  为适应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国际趋势,国内一些商业银行突破《商业银行法》的分业经营限制,开展综合经营。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都直接投资设立了保险、基金和金融租赁公司,还都间接设立了证券公司(香港设立“某银国际”后再在国内开展业务),其他部分商业银行也投资设立了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

  滞后于商业银行监管实践。

  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从架构、理念到方法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合规监管转向风险监管。监管的最新实践应该在《商业银行法》中体现。

  滞后于危机以来的国际共识。

  此轮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全面反思,更加重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更加重视宏观审慎监管,并把各类影子银行纳入监管视野。应通过修订《商业银行法》吸收危机后的监管新要求。

  没有与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机衔接。

  《商业银行法》有关条款应与《物权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以及其他有关监管规定一致。比如《物权法》第170条规定,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情形,担保物权人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商业银行法》第42条则规定,只有借款人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时,商业银行才享有优先清偿权。 (记者 贺霞)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