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动力煤价格上行 现货市场供需两旺

2013年12月18日 11:25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11月份动力煤市场保持供销两旺局面,其中各地现货价格普涨,期货价格创出上市以来新高。截至11月29日收盘,动力煤主力TC1405合约报收于595.0元/吨,较10月末上涨28.6元。

  现货方面,动力煤现货11月价格普涨。截至11月2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576点,较之前上涨39点;秦皇岛港山西产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595元,较10月末上涨50元;山西产50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550元,较10月末上涨60元,低热值煤更为走俏。

  分析近两个月动力煤期现货价格走强的原因,不难发现冬储是推动价格上行的关键。把握电厂冬储进度,有助于对未来行情进行清晰的定位。

  动力煤现货供需两旺

  动力煤冬储行情延续,市场供需两旺。其中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10月中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为-15.30点,好于9月的-18.00点;煤炭供求平衡指数为-13.90点,不及9月的-7.8点;需求偏异指数为-10.1点,好于9月的-13.7点;价格偏异指数为-8.60点,好于9月的-14.60点。

  供应方面,国内煤炭供应依然充裕。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10月国内生产原煤3.2亿吨,同比增加0.05亿吨或,环比增加0.05亿吨,供应总量增加。其中山西省原煤产量为8132万吨,同比增加11.18%,环比增加0.89%。在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之际,国家对小煤窑等治理等不会影响煤炭供应,预计国内原煤11~12月产量将维持在3.2亿吨。

  需求层面,10月煤炭需求量大幅反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煤炭销量3.22亿吨,同比增加0.24亿吨,环比增加0.19亿吨。随着动力煤冬储进程加快,煤炭销售量价齐涨,市场较为火热。

  运输方面,煤炭运输量大幅攀升。据发改委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为2亿吨,同比增加1378万吨。主要煤运通道中,大秦线1~10月完成煤炭运量为3.68亿吨,同比增长5.6%;侯月线完成1.54亿吨,增长5.7%。不过,大秦线秋季检修影响了300万吨运力。海运方面,10月份重点港口内贸煤发运量为6010万吨,同比增加15.15%。11月天气好转后港口吞吐量增加,其中秦皇岛11月日均吞吐量达到68.95万吨,环比增加8.66万吨。此外,秦皇岛港口锚地船舶数量有所下降,11月29日秦皇岛港锚地船舶数达到128艘,较10月末下降4艘,虽然仍处于高位,但装船速度明显加快。此外,沿海煤炭运费有所下降。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11月29日沿海煤炭运价综合指数1308.64点,较10月末下降85.31点。

  后市来看,煤炭市场整体供应依然充裕,但随着煤炭市场冬储行情的进行,供需呈现两旺的局面。由于目前推动行情上行的主因是冬储季节性备货,后市可关注下游企业的冬储进度,特别是沿海港口锚地船舶数量变化及海运费等指标。

  能源市场影响煤价走势

  原油市场方面,11月份以来国际油价继续回落,NYMEX原油期货连续合约11月27日收盘价为92.40美金每桶,较10月末下跌3.85美金。美国退出QE预期强烈、伊朗核问题历史性达成协议及美国原油库存增加等原因是近期原油价格调整的主因。虽然11月国际原油跌幅较大,但后市下行空间有限,90美金支撑强,原油维持高位震荡概率大。

  煤炭市场,国际动力煤指数冲高后有所回落,跟随原油跌势。截至11月末,澳大利亚BJ动力煤价格指数为84.45美元/吨,较10月末下降1美元;理查德港RB动力煤价格指数为83.22美元/吨,下跌2.52美元;欧洲ARA三港市场动力煤价格指数84.52美元/吨,下跌4.28美元/吨。

  虽然国际油价下行给能源市场施压,但原油价格仍处于高位。后期随着的冬季取暖用油旺季来临,将给国际能源市场带来支撑。

  技术上看,动力煤期货TC1405合约上市后反弹至585元一线后遇阻回落,并于11月上旬回踩555~560元区间,获得支撑后再度走强,连续突破580元及590元两道关口,一度逼近600元整数关口,表现非常抢眼。11月末期价虽有回落,但幅度有限,590元支撑有效,后期煤价跌破此处概率小。

  综合来看,动力煤期价反弹至600元后遇阻,短期回踩590元一线,但此处支撑明显,后市仍有希望再创新高。预计TC1405合约在590元上方整理后将再度上行,操作上可关注600元的压制。不过,动力煤期价达到620元后将进入高价区,应随时关注回落风险。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