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托业“去银行化”路上磕磕绊绊

2014年01月27日 10:0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主持人:金立新 特邀嘉宾:方正东亚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帆中铁信托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建超

  年底各种会议和消息纷繁芜杂,令大家应接不暇,人人都在揣测文字背后的政策意图。“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资金池”这几个关键词逐渐由从业人员之间“不能说的秘密”变成了监管层特意关注的对象。应时代而生的新兴行业在前期都会经历飞速扩张、野蛮生长的“成长期”,期间供给者迅速填满市场需求,紧接着便面临竞争激烈的“成熟期”。与此同时,每一个非市场化的角落都会孕育某些特定的产业,或者已有产业发挥某些特定的功能。对信托行业来说,在利率非市场化和具有垄断性质的房地产行业的共同作用下,信托行业作为突破口瞬间释放了被压抑的金融需求,一举超过券商、基金和保险,毫不费力地实现“逆袭”。然而“躺着赚钱的时期”已经过去,如今,阳光照进角落,信托所发挥的直接融资功能不再具有独特性,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都在嗷嗷待哺中。行业管理资产规模飙涨的阶段一去不复返,它需要经历一段低调“成熟”的过程,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契合点,华丽转身。信托行业经历了形成期、快速成长期,在异常激烈竞争的推动下,步入成熟期。未来信托行业应该如何转型?为此本报记者邀请方正东亚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帆和中铁信托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研发部负责人陈建超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主持人:信托公司转型谈了很多年了,但对于传统业务的依赖可能让信托公司很难割舍,对此您怎么看?

  杨帆:信托公司未来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为服务导向,从信托功能发挥的质量、效率和功能革新两方面培养核心竞争力。在传统业务方面,信托公司可以进一步探索业务操作的时效性和融资服务质量的提升,体现为业务操作流程的优化、风控制度的完善、产品创新机制的形成。

  就通道业务而言———也就是不承担兑付风险的业务,既可能是“单一”也可能是“集合”,而且可以说95%以上的通道业务都是在为银行服务。银行的需求是通道业务存在的根本原因,而银行需求则源于目前的监管体制和银行传统业务的局限性。从目前来看,混业经营的趋势愈加明显,但分业监管的方针仍未变化,那么这将意味着银行在目前可预测的时期内仍将是受到严格监管和各种指标及指导性考核管理的发展模式,这意味着一段时期内,通道业务仍然有其生存空间。另外,银行业拥有丰富的客户、业务群,其业务发展,反过来往往会促进或促使其需要更强的服务能力,比如服务于其高端客户的家族遗产传承、财富管理以及创新业务等,这些都是银行可以去构想和设计,但需要通道去实施的。虽然说,银行对于通道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信托是独占性及垄断性的,而且通道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首先是证券业的几大资管平台直接的竞争,在费率、服务以及业务范围上大有替代的趋势,其次是银行资管计划直投的试点开闸,意味着银行本身去通道化的步伐已经在加快。因此,信托公司应该在自身的业务操作流程上努力提高。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为银行服务,把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纳入正常的业务范围,以个性化的结构安排为这个特殊的机构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可以说是信托公司业务质量和效率提高的着力点之一。而这种能力的革新对信托公司来说也是实施转型的基础之一。

  陈建超:的确。除上述因素之外,信托公司还应该加强品牌建设。目前传统业务下的经营模式,通过企业背书及高收益吸引客户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而依托于品牌资产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才是未来竞争的关键,品牌将成为投资者选择的重点。

  主持人:既然要转型就必须有别于传统业务的业务领域或资金运用模式、引力模式等,您认为信托公司未来创新业务发展方向是什么?

  杨帆:对于创新业务而言,信托公司必须继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作为资管行业的一大分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投资管理能力,具体到投资渠道积累能力、收益甄别能力、风险识别能力、投后管理能力都是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现阶段各信托公司在这几方面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至于资产管理行业其他分支的这类水平亦是参差不齐。信托业总是在“银行化”和“去银行化”之间游离,离不开“银行化”的哺育,又在“去银行化”的路上磕磕绊绊。单从资金信托来看,信托公司自主投资管理,是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投资者设计最佳投资方案,实现投资者效益最大化。所谓投资方案并非投资于单一项目或参与某一信贷活动,而是组合投资计划,包括资产配置,风险对冲等功能。面对超高净值客户,就是准家族信托,“土地信托”、“消费信托”等创新业务令众多信托公司眼花缭乱、心驰神往,但信托需要寻找的并非某一业务种类,而是一种盈利模式。传统的“银行化”的信贷业务为信托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信托所谓的“高度灵活性”的优势尚未完全体现出来。

  陈建超:信托行业在“去银行化”过程中直销很关键,“影子银行”监管的加强,惯有的营销模式将受到巨大的冲击,直销成为信托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通过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个性化需求服务,提供适应风险与收益匹配的产品成为投资者选择的必然。此外需要加强研发实力,无论是创新还是转型,或是业务的升级换代,把握政策脉搏,顺应时代发展均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首先,着手对于行业可持续发展及转型等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摸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升信托公司的经营实力;其次,则应该探索解决受制于高成本倒逼下的业务领域局限,通过在监管框架下解决资金成本问题,成为信托公司努力的方向;再次,对实体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金融工具的精熟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信托公司研发的重要课题。还有就是构建强大的人才团队,转型、升级中作为金融机构发展核心———人的因素不可或缺。无论是哪一个环节,信托公司都需要精细化管理和战略把握,而复合型的人才团队以及梯形的人才结构都为信托公司应对挑战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主持人:投资管理能力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信托公司该如何强化这方面的能力,又该注意什么呢?

  杨帆:信托公司也应量体裁衣发挥优势,在投资渠道积累、收益甄别、风险识别、投后管理等方面寻找自身着力点。比如在投资渠道方面有优势的信托公司,应逐步积累渠道相关信息和历史数据,利用先发优势,为提供差异化资产管理产品做好铺垫。信托每年都在喊“狼来了”,都在担心明天还能做什么?其实市场一直在回应我们,一直在给我们机遇。只要企业融资渠道不被限定为一种,政策没有限制我们不能去提供融资和投资服务,就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陈建超:信托行业在转型中需注意的是,信托本身不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但是“影子银行”不但涵盖经营机构还涵盖了金融机构的部分业务,信托公司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业务具备了“影子银行”的特征。目前管理层对“影子银行”的规范着重于防范监管套利下的风险传染,因此这应该是信托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创新方向上的禁区。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