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家银行废“免费午餐”添收费项目

2014年02月20日 07:5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银行乱收费 发改委开罚单 1月64家银行分支机构被罚4.16亿

  按下葫芦浮起瓢!一边厢是监管层再次出手治理银行乱收费,降低收费,而另一边厢,近期银行则频频取消一些免费项目。近日,记者获悉,继建行、交行及中信银行陆续开征短信通知服务费后,原不收取短信通知费的招商银行也开始悄然提升短信消费提醒“门槛”。

  昨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截至1月底,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违规乱收费的64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实施经济制裁总额8.25亿元。其中,直接退还企业4.09亿元,罚款4.16亿元。消息称,乱收费主要有:借贷款之机,以各种名目向客户收取费用,收费后不提供实质服务等等现象。

  文/记者林晓丽 图/CFP

  昨日,多位招商银行的顾客告诉记者,称近日收到招商银行关于信用卡消费提醒短信服务调整公告的邮件称:“从2014年2月12日起,招行信用卡单笔300元以下境内pos刷卡消费(含快捷支付)不再发送短信提醒。”

  随后,记者致电95555客服热线,客服承认了该调整内容。想要获得300元以下小额消费提醒的持卡人需选择以信用卡绑定“微信银行”以获取免费服务。

  某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指出,招商银行此举,节省了部分中间业务费用,也吸引更多人使用其微信银行。

  不过,顾客许姨就表示犯难了:“我们老人家又不会使用微信,这不是为难我们吗?”

  调查:多家银行

  取消交易短信提醒

  记者发现,近期银行取消免费项目动作频频。中国银行计划在7月取消短信通知免费服务,将收取3元/月的费用。去年底,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也发布公告称,个人消息通知服务费将从2013年12月1日起开始收取,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对个人客户进行通知服务,都要按照2元/账户/月的标准收取费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服务针对的是个人储蓄账户,对信用卡交易的短信通知,农行并不收费。据调查,目前仅有工行、光大银行表示无论信用卡刷卡消费金额大小,还将继续提供无条件的免费短信提醒服务。

  除了短信通知费用,多家银行今年开始取消IC借记卡开卡手续费。兴业银行去年发公告称,该行将从2014年1月1日起对IC借记卡新开卡和换卡,按每张卡20元收取工本费。IC借记卡包括IC卡和磁条IC复合卡。记者昨日了解到,建设银行广东地区办理IC借记卡今年起也取消免费,不过到12月31日可享受5元/张的优惠,手续费原价是20元。工商银行今年起也恢复办理IC借记卡的价格,从5元/张涨至20元。

  记者翻阅日前银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及《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的通知》看到,今年8月1日起部分业务将免除收费和减低收费。

  按照办法,短信通知费用、开卡手续费等业务的收费虽然没有减免,但其中要求“商业银行为银行客户提供账户变动短信提醒服务并收费的,应事先通过网点或电子渠道等与银行客户签约;未与银行客户签约的,不得收费。”

  虽然个人客户的账户管理费被纳入此次部分免除范围,不过,此前计划今年3月起对金卡客户收取账户管理费的招商银行,对新规暂无任何反应。

  已收费或将收费项目

  未有取消计划

  对于《办法》中涉及的相关减免业务,记者查阅多家商业银行的网站并咨询客服发现,由于距离新规执行尚有时日,多数银行并未马上开始行动,资费标准仍然停留在新规颁布前。

  探因:利差收窄 银行发力中间业务

  为什么一贯财大气粗的银行,开始在短信提醒、更换银行卡等“小钱”上跟消费者斤斤计较?

  有业内人士坦言,每家银行对中间业务的业绩增长都会有考核,这边不收费,就要找其他收费项目填补,以保证完成业绩。银监会再度出手治理银行收费问题,一定程度上挤占银行利润空间。该人士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市场竞争的加剧,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挑战,存贷利息差利润不断收窄。而借道中间业务也将成为银行增加业绩的突破口,因此近年来不少银行都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对于银行来说,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不到10%,但是业务指标分解到各个支行多赚一点是一点。

  郭田勇指出,以前银行对一些项目不收费,更多的是出于培养市场、扩大客户数量的考虑,而在蛋糕做大、市场形成后,就要考虑成本问题。而面对目前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银行“免费变收费”的同时,切记服务要跟上。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