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金融脱媒是大势所趋

2014年03月06日 13:56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苏培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近期,关于“余额宝”的争论异常激烈,甚至被提到“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的层面。其实在我看来,这些解读有些过度和夸张了,余额宝只不过是用互联网将零散的活期储户集中起来,做了一单“团购”生意,用资金优势去议价谈判了一个高利息。虽然不关乎金融创新,但对支付宝却是革命性的创举,是进入金融业的一尾大鲇鱼,是逼迫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创新的驱动力。

  余额宝已经超过了4500亿元,拿走了中国活期储蓄的1%,导致活期储蓄快速分流,让躺着赚钱的银行有了期限配置的压力,“短存长贷”和低效配置信贷资源就得悠着点了。以往银行长期用活期存款利率(现在是0.35%)廉价占有几十万亿元资金,加之没有替代渠道和大多数人缺乏投资理财能力,于是银行在这块拿走的利差超过了6%。余额宝通过协议存款收益,把这一块中的大部分还给了储户而已,只是减少了银行的收益,何来抬高资金成本之说?

  随着中国财富管理业的兴盛,活期储蓄分流是大势所趋,不会因个人意志而转移,也并非“余额宝”而导致。从活期储蓄占比减少的数据来看,2010年底中国的活期存款占总储蓄的50.23%,到2013年底已经减少到了39.23%,活期储蓄分流早已开始。这几年活期储蓄流失已经超过5万亿元以上,其中大部分进了银行的理财产品,2013年6月成立的货币基金余额宝仅是外来的一员,只是快速分了一杯羹而已,抢食银行的活期储蓄,银行自然很警惕和不舒服。

  如果银行没有做好承接大规模资金管理的准备,金融脱媒必将出现资金分流,现在余额宝虽然分流了一部分资金,快速颠覆了传统的货币式基金和财富管理模式,但这也未必意味着支付宝在未来能够一统天下,毕竟中国百万亿财富管理的革命才刚刚开始,这需要中国出现更多有专业管理能力、有特点和有信托责任的财富管理机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和较高的收益将决定未来的格局,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注定没有出路。

  虽然余额宝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并非完美无瑕,如果各大银行都高调成立“类余额宝”产品,余额宝的吸引力自然就下降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协议存款、同业存款等利息将来不再会享有特权,余额宝的资金收益率曲线自然会趋于平均化。然而,又有哪个金融产品永远没有风险? (记者 李素平 整理)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