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微刺激”举措频出蕴含怎样信息

2014年04月14日 10:4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一切仿佛似曾相识。同样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同样为了实现稳增长和保就业目标,今年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一揽子“微刺激”举措,“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加快铁路建设”等赫然在列。人们不会忘记,去年7月25日,中央政府同样出台了包括铁路建设投资、改造棚户区、新建信息技术和电讯基础设施,向中小企业和服务行业提供税务优惠以及研究确定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出口稳定发展等在内的一揽子“微刺激”举措。

  似曾相识的“微刺激”举措背后,究竟潜藏着怎样不一般的信息?

  “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上周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用如此表述铿锵作答。

  每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就会对中央政府重新推出类似“4万亿元刺激政策”的举措寄予厚望,但每一次都令市场预期落空。从去年到今年,“微刺激”举措频繁使用,表明新一届政府无意走大规模刺激经济的老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风险,重在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通过预调微调,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定力来自何处?

  一方面,虽然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但也出现了一些波动,多家机构认为,一季度GDP增速将跌破7.5%的调控目标,预计增速在7.2%至7.4%之间,即便如此,仍处在合理区间,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何况,“中国经济已显示更大的积极发展势头”,后期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手中依旧好牌多多,在4月2日出台多项“微刺激”举措的同时,中央政府还放开房企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禁令;发布指导未来7年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拉开国企改革大幕;进一步放开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等等。

  不一般的信息,还远不止这么多。

  人们注意到,目前推出的“微刺激”举措,似乎早在今年3月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埋下伏笔。

  其中,加大保障房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的目标,即今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目标为470万套以上,比去年增加166万套;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加快铁路建设,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要发挥投资对于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的具体落实。有人甚至表示,目前出台的政策都是符合市场需要的。换言之,即便宏观经济层面数据不低迷,也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推出这些政策。

  确实如此。做本来就该做的,不为刺激而刺激,并且在3月份数据尚未公布前,就未雨绸缪,及早应对,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央政府应对经济波动胸有成竹,说明“镶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总规划中的这些“微刺激”举措,不仅是为了当前稳增长,更是为了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健康发展。这种寓“刺激”于“改革”之中、“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规模不大但针对性强的新刺激方案,不带“后遗症”,能保住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也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当然,不一般的信息,还不止这些。鉴于3月份中国出口较去年同期下跌6.6%,进口更令人担忧地下跌了11.3%,中国经济依然疲弱;同时,当前中国正值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早前公布的1至2月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经济存在减速风险,许多经济学家也已下调了全年预期;而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十二五”后半期及未来经济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这表明,应对经济波动将是一个长期任务,“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为此,要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防止中国经济意外大幅放缓和“明斯基时刻”到来,中国经济需要不时推出“微刺激”举措。某种意义上,“微刺激”举措频繁推出或将成为新调控模式。这从去年和今年两次采取“微刺激”举措以及今年“微刺激”举措推出后,更多小刺激措施配套跟进中可以看出端倪。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