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激活民资稳增长 PPP模式或解投融资难题(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24日 11: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PPP模式大有可为

  从国外经验看,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项目的建设营运是解决项目融资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分析人士认为,在地方政府杠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依靠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资金,稳增长将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投资和运营,可以很好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稳增长不能过度依靠金融系统和影子银行,不能为了短期融资缺口而损坏市场的长期健康。同时,稳增长应当借力民间资金。利用政策性银行或者发行铁路建设债等都可以吸引民间资金的参与。同时,可以利用参股、承包、收益分享等各种方式加大公有部门和民营部门的合作。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参考国内外经验,PPP模式现在主要运用于供电、供水、废物处理等公共事业,公路隧道等交通运输项目,医院、学校等社会性基础设施以及通讯网络等其他专业性服务。研究表明,到2020年,仅仅由于城镇人口的增加而新增的市政建设,包括公共交通、市容环卫、污水处理、绿化、热水供应、道路桥梁等资金需求大约就有16万亿元。

  他表示,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PPP模式为民间资本提供了巨大商机。城市基础设施根据不同的属性,可以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大类。非经营性基础设施也被称为“纯公共品”,如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等,大多不产生直接的收益,一般由政府投资;经营性基础设施也被称为“准公共产品”,能够通过收费实现财务收入,可以采取引入私营部门参与投资的PPP模式。

  据了解,2013年底财政部曾组织召开PPP模式专题会议。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密集组织召开各类研讨会和培训班。分析人士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实际指向就是PPP模式。当前财政部、发改委、央行等相关部门都在对此进行研究。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探讨在地方财政部门建立PPP中心的可行性,部分省市表达了强烈兴趣。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