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定向降准”到“定向调控”:政策与调控思路新变化

2014年06月16日 10:1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央行两次实施“定向降准”措施,李克强总理也在6月6日和6月10日两次提到“定向调控”新思路。这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调控思路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其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将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发挥出十分积极的作用。

  按照央行公告,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决定从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在不到两个月内实施的第二次定向降准。

  在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行、进入“新常态”之际,国际上和国内部分市场机构一度对于“全面降准”抱有不小期望,但央行的两次“定向降准”打破了这一幻想。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央行实施“定向降准”的做法,反映出央行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条件下,实施货币政策操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定向降准”其实已成为一项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既可达到保持货币总量适度稳定增长,又可精准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提高企业资金效率和扩大消费等多项目标。国内外按照传统货币政策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市场和经济是一剂“猛药”,其传导过程将对货币乘数、流动性、信贷增减会立刻产生显著效应。但是,现在央行将其改造成“定向降准”工具,相当于问诊把脉、对症给药的中医疗法,根据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可分次分层实施,这显示出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决定了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正在发生新变化,即从“全面调控”向“定向调控”的转变,从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结构调整的转变。可见,央行“定向降准”操作是贯彻国家“定向调控”新思路的最新体现。

  6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精准发力、定向调控。6月10日,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明确表示,要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工夫。同时,做好预调微调,未雨绸缪、远近结合、防范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业内专家分析,“定向调控”新思路的提出,一是吸取了“四万亿”一揽子强刺激政策的深刻教训,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可多次反复使用的微刺激政策;二是吸取了过去调控政策全国“一刀切”的教训,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和区域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精准调控方式;三是从过去过于注重GDP规模、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调整结构、提质增效和惠及民生的目标转变。

  总之,“定向调控”和“定向降准”的调控思路和政策取向,就像太极拳理中的“上下相随”、“左右兼顾”,可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靶点,及时适策,精准发力,取得实效。(记者卓尚进)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