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保险创新距离作秀有多远 部分涉嫌博彩

2014年06月17日 07:36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的巴西世界杯甚是热闹,不仅有无数球迷为喜爱的球队竞折腰,还有一些保险企业临场助阵,为球迷们夜不能寐、举杯赏球提供保障。近期就有两家险企相继推出了“喝高险”、“遗憾险”、“夜猫子险”、“世界杯遗憾险”等一系列紧扣世界杯主题的保险产品,保险期限为15天、30天到90天不等。

  面对密集出台的世界杯系列保险,有人质疑,有人喝彩;有人说这是保险创新,也有人说这是噱头、作秀,甚至涉嫌博彩。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实际上,所谓世界杯系列保险,不过是一种事件营销手段。鉴于保险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传统促销方式和司空见惯的保险广告已大大钝化了消费者的感觉,甚至引发反感。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需要寻找新的营销方式,事件营销就是其中一种,而重大体育赛事往往是最好的载体。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推出世界杯系列保险的两家公司都属于小型财险公司,借势世界杯提升企业品牌效应用意明显。

  世界杯系列保险产品也与保险市场不断细分有关。近年来,我国保险产品的细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险种也越来越丰富。比如,中国人保针对家庭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伤亡或财产损失推出“熊孩子险(监护人责任险)”,今年春节期间不少险企推出了春运系列险等,都属于保险市场细分的产物,而且这类产品有逐渐升温趋势。

  不可否认,相比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目前我国保险产品还相对简单。险种设计中的个性化定制空间很小,一般都是大众化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杯系列保险产品的尝试还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不过,真理和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具体到新型个性化保险产品设计上也是一样。从目前面市的细分产品看,的确存在为博眼球、抢关注而设计的保险产品,有的甚至背离了保险保障的初衷,带有下注、博彩的性质;还有一些低价低质保险产品,根本无法覆盖可能出现的风险,这种作秀或伪创新的现象值得警惕。

  保险提供的是保障,保险产品创新绝不能脱离保障的本质,否则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降低风险和经济补偿功能的发挥。大而言之,对保险行业发展有害无益;小而言之,创新是让市场和大众更多接受自己公司的品牌,打开更多市场空间,但低劣的保险产品最终只能适得其反。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