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网商银行获批筹建 牵手郭广昌马云终圆银行梦

2014年09月30日 11:31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中国银监会29日对外宣布,批复同意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两家民营银行筹建。加上两个多月前批复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筹建,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已全部获准筹建。业内认为,民营银行的筹建势必带来“鲶鱼效应”,在推出新产品、引入新模式、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会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新的支撑,但成效究竟如何仍有待检验。

  现代快报记者 刘元媛 综合新华社

  复星弃上海转投浙江

  据银监会公告,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获批认购上海华瑞银行总股本30%股份,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认购15%。其他认购股份占总股本10%以下企业的股东资格由上海银监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核。

  而浙江网商银行的发起人股东包括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蚂蚁小微”)、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其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8%、16%。上述四家公司股东背景分别是阿里巴巴、复星、万向和银泰。蚂蚁小微是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母公司的工商注册名,而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参与网商银行发起人之一的复星集团,此前谣传将和均瑶集团合作在上海成立民营银行。此次缘何放弃上海,转战浙江省?对此,复星集团回复称,无论是选择浙江,还是参与网商银行,都是复星从公司的整体战略和大局考虑。

  复星认为,如果民营银行选择走过去传统银行的老路行不通。复星选择参与网商银行,是拥抱互联网,拥抱创新的选择。而“拥抱互联网”就是复星近年来的重要战略之一。

  另一边,均瑶找了同为温州兄弟的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认购上海华瑞银行,双方认购共占总股本的45%。

  五家试点民营银行各有专长

  “网商银行”的名称让市场充满期待。网商银行筹建负责人表示,期望能用互联网的技术、互联网的理念,尤其是互联网信用,去提供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金融服务。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发挥好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作用,可以实现批量放贷,把成本降下来。”

  均瑶集团和美特斯邦威“民资+实业”背景,使得华瑞银行具有掌握客户资源、了解实体经济运作需求的独特优势。华瑞银行筹建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特色,形成面向自贸区的,涵盖“结算、投资、融资、交易”的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探索解决模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此前获批的三家民营银行,除天津金城定位对公业务外,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定位是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区居民、县域“三农”。

  专家:要防借机炒股价和“套钱”行为

  “民营银行多是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门当户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但对于开业后的民营银行如何实现良性发展,业界有不少疑虑。民营银行背后的不同民营资本,往往有着不同的经营理念和利益诉求,在筹建期就暴露出一些矛盾。比如复星与均瑶分手,市场就有着多种猜测。

  虽然民营银行承载厚望,但短期内民营银行发挥的作用可能有限。有专家认为,资本的逐利天性决定了民营银行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支持民营、服务小微。在试点过程中,既要拦住那些冲着稀缺牌照而来的资本,也要防范一些上市公司借“办银行”炒作拉高股价;更要堵住搞关联交易、向自家企业输送利益的“套钱”行为。

  赵庆明认为,新生事物要积极支持,发挥好民营银行的鲶鱼效应。同时,要加强监管,引导民营银行履行承诺服务小微企业。

  延伸阅读

  阿里披露网商银行细节

  最高贷款500万 6个月内开业

  阿里方面昨日披露了网商银行部分细节。阿里表示,命名为网商,是因为主要通过互联网为小微企业和草根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主要提供20万以下的存款产品和500万以下的贷款产品。至于开业时间,他们会根据监管要求,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

  之前浙江网商银行筹建负责人俞胜法就曾表示,和前海微众一样,他们可能不会在线下设立网点。阿里这次也解释,网商银行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和工具,全网络化运营,提供有网络特色、适合网络操作、结构相对简单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银行的筹建会吸取阿里小贷这么多年在数据、风控等环节所积累的经验。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