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韩笑冰:布局期货资管要有战略眼光

2014年10月20日 13: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随着监管层对期货资管的政策管制逐渐放开,银行、证券、期货等都处于同一个市场水平之上,别人都是身经百战的成熟选手,而期货资管在所有竞争对手里面是最年轻的,这是它不得不面对的劣势和挑战。”银河期货副总经理韩笑冰昨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但期货公司不应急于一时,把资管业务当成短期内一定要获利的工具,而应该提前谋篇布局,通过前期的投入给予这一业务充分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后期则应执行好合适的战略和战术等,实现期货资管业务的良性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报:新“国九条”出台之后,期货资管业务的发展现状如何?

  韩笑冰:对期货资管而言,目前新“国九条”还没有具体的措施出台。但据了解,无论是证监会还是期货行业协会,都在积极探索推进包括期货资管在内的统一的大资管平台建设,后续预计将有一些具体利好逐步落地。

  从期货资管的运营现状来看,无论是通过直销还是其他各种形式销售的资管产品都已经诞生。从渠道上看,不管是通过期货公司营业部,还是通过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渠道都有所尝试。

  中国证券报:在期货资管业务推广过程中,期货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韩笑冰:相对其他资管领域,期货资管发展时间短、经验少、门槛高、限制多,是个“刚满周岁的小朋友”,所以目前几乎没有优势可言。以最重要的人才储备为例,尽管随着期货行业的发展壮大,期货人才外流后有一部分回流,但和竞争对手比起来,期货公司的实力仍然非常弱小。

  当然期货资管的相对优势可能有一些,比如对衍生品的交易特性、大宗商品价格、衍生品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认识上或暂时领先。比如仓单转移是期货和其他金融行业不同之处,很多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初步尝到甜头。但若没有好的平台和制度保证,这些优势短时期内也不能发挥好,而且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介入大宗商品领域,能不能持续领先也是个问题。

  中国证券报:有观点认为,期货资管的核心问题在于人才缺失,由此衍生出两个问题,一是该如何寻找和培养合格的交易人才?二是期货公司该如何设定利益分成机制,避免出力不讨好的困局?

  韩笑冰:培养人才是长期工作,银河期货采用了多渠道并进的方式。一方面,我们希望培养原来比较优秀的、对实战有兴趣的行业研究员转型为优秀的交易人员;另一方面,我们也从外面聘请一些有实战经验的交易员,这些人和公司原有的行业研究员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甚至组成团队来进行产品投资,这样的结合可能形成期货资管团队比较独特的发展模式。

  当然我们也会寻找行业内已经有丰富经验的操盘手,希望与之结盟。至于对方要的利益分成可能偏高,我们认为无关紧要,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质量好的当然应该卖高价,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筛选和甄别他们真正的资金管理能力、获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的眼光,并带动整个公司投资团队的成长。

  中国证券报:关于如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做好期货资管的风险控制,您有什么建议?

  韩笑冰:一是认清客户的实质性需求,对不同客户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利用多个市场创新产品结构,来解决客户需求差异化的问题。一些客户不仅仅有利用期货资管平台投资的需求,他们还有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需求。资管产品的好坏,就是看能否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比如我们把一些资管产品分割开来,做成结构化产品,愿意承担高风险高回报的客户我们把劣后部分卖给他,而低风险低回报偏好的客户我们将优先部分卖给他。

  二是严格遵守投资者适当性原则。这是一个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市场,我们的风控管控制度本身已经比较严谨,最重要的是遵守和落实。我相信,只要期货公司搞好适当性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做好包括市场风险、合同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风险管控,同时在合规的前提下把产品的真实情况都告诉客户,这就足够控制风险了。

  具体操作中,我们的资管产品初始投资门槛是100万元,同时我们根据不同客户对风险的认识能力和承受能力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我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风险控制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上,一是要规避内控风险,不仅各部门之间要有相互制约,同一个部门不同岗位之间也要有相互制约;二是要更好地管理市场风险,比如当市场价格出现问题时,你能不能即时地按合同的约定切实执行,这很关键。记者 王姣 实习记者 张利静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