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檀:梳理地方债 政府市场要划清界限

2015年03月02日 14:1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地方债数量不小,听任其膨胀将为未来的财政和金融安全埋下隐患。地方债解决,需要尊重法治与市场原则。

  据报道,发改委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的几点意见》文件,规范企业债的偿债保障措施,强调不能新增政府债务;企业与政府签订的BT(建设—移交)协议收入,以及政府指定红线图内土地的未来出让收入返还,都暂不能作为偿债来源。

  存量地方债到底规模多大,现在要进行摸底。摸底无非三个目的,一是厘清企业债与地方政府债的边界,以免政府办企业,财政上一团乱麻;二是了解真实的地方债存量,为消化存量债提供手段;三是从制度上为地方债定性,解决地方债务归属、偿还等本质问题。虽然在当下一些地方,由于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一次债务剥离总是伴随着更多债务的产生,解决债务的手段总是难以跟上债务的产生步伐,但改革总比不改革好。

  远水解不了近渴,近渴就是如何应付庞大的债务。去年12月8日的“穆迪2015年信用研讨会”上,穆迪预计2015年中国将有约2.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到期。兴业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高群山表示,测算2014年债务利息支出在新增社会融资中的总占比达到53%左右。

  有几种方式解决困境,严格预算与市场化并举是上策,继续模糊政府与市场边界等而下之。剥离拥有长期现金流可以覆盖成本费用的项目,出售部分资产以市场化的高效方式进行运作,这是解决一部分债务难题的办法,但主动权在民资而不在政府手上。目前,借新还旧债务展期仍是不少地方掩盖债务困境的主流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幻想由中央政府兜底一次性解决是不现实的,那将带来巨大的政府信用损失风险。

  有一种方法在国企改革与地方债处理过程中显山露水,就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效仿当年四大行的改革模式剥离坏账、注资上市。

  这未必是解决地方债的好办法。相反,有可能成为扩大政府权力的借口,以拥有制造债务相同理念的一群人来解决目前的债务,而不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将权力之手深入资本货币市场,未来风险更大。

  此次清理地方债务,不能偏离原有航道,即要划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预算法》的范围内严格行事。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