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郭自光去职天安人寿 明天系保险公司料整合

2015年05月21日 09:25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曾炎鑫/制表 官兵/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曾炎鑫

  常言道“换将如换刀”,尤其在企业推进改革时换将,将在企业内部引起不小震动。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天安人寿身上。

  从新华人寿跳槽到天安人寿担任总裁后,郭自光用5年时间将天安人寿发展为百亿元保费规模的险企,并开始对这个平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然而,随着各项改革措施落地实施,成果检验在望,他却准备离开天安人寿。

  去职天安人寿

  天安人寿——这家在2014年寿险业排名27位的中小保险公司,于去年首次加入百亿保费俱乐部,即年规模保费超过100亿元。但在天安人寿内部,去年比扩大保费规模更重要的工作却是推行改革。

  据了解,天安人寿从去年开始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组织架构调整、渠道产品打通,内部推行BU(业务单元)等。持续到今年,各项都已落地实施,预计明年就能看到改革成果。

  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郭自光提出请辞。外界议论:是改革遭遇内部压力,还是经营方向与股东意志出现偏差?或是外面世界机会太多,不能再等?

  郭自光的回应中,否认了“改革受阻”的说法。他表示,他离开之后,天安人寿的既定路线不会有太大改变,明年就能看到成果。

  作为改革派,郭自光并不畏惧来自内部的改革阻力。从总公司层面实质性打破原有部门设置和原有组织架构——这些在保险公司里算得上“倒行逆施”的事,他都干过。去年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他曾表示,“我不怕事。”

  在天安人寿内部,郭自光曾提出,要在一定规模上调结构,这个规模最初确定在100亿保费收入。有分析人士表示,保险行业是一个高度追求规模的行业,要抵制住规模的诱惑而专注做业务质量,要有非常大的定力,更离不开股东方的支持。随着资本市场向好,天安人寿的股东方不一定能耐得住寂寞,放弃保险公司这只“现金牛”。

  对于新去向,郭自光表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有几个平台在选择,具体去向还不便透露。

  明天系保险公司谋整合

  天安人寿、天安财险和华夏人寿被业内认为是“明天系”的三家保险公司平台。即将接任郭自光的就是华夏人寿副总经理崔勇,此举或意味着明天系旗下保险公司拉开整合大幕。

  天安人寿和华夏人寿的打法差异巨大,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股东方的布局中,华夏人寿被定位为“做大规模”,天安人寿则定位为“创新和扩展互联网业务”。

  这种定位差异也体现在了保费数据上。从保监会的原保费收入口径看,两家公司保费收入相差甚小,华夏人寿去年的原保费收入为31.65亿元,而天安人寿的原保费收入为28亿元。不过,在加入“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后,华夏人寿的总保费规模达到了705.17亿元,而天安人寿只有101.71亿元,两家险企的规模却相差近6倍。

  在渠道方面,华夏人寿倚重银邮渠道。根据一份同业交流数据,去年华夏人寿银邮渠道规模保费超过660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90%以上。今年一季度,包括“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在内,华夏人寿总保费收入再创新高,共实现保费收入553亿元,而天安人寿只实现了总保费收入26.74亿元。

  此外,在注册资本方面,尽管此前华夏人寿连年亏损,股东方仍连年增资,从最初注册资本只有4亿元到目前的123亿元,华夏人寿只用了7年时间,是注册资本最大的非上市寿险公司。

  相比华夏人寿重在做大规模,郭自光近几年的关键词一直是“互联网”和“改革”。在保险行业,郭自光是较早被互联网思维“洗脑”公司高管之一,他不止一次对业内呼吁,保险行业要有“用户思维”,不要过于将精力花在研究自己的团队上,如果固守传统,“就要走不下去了”。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