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方推进结构调整要实现“三个破除”

2015年05月28日 09:5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正视困难 保持定力前景光明》评论文章,指出“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只能主动调、主动转。”。这是针对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社会各界对未来经济去向何方疑问的回应。

  事实上,从一季度的情况看,不论是第三产业和新型产业企稳,还是基础设施和消费稳定增长,都显示出转型期“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良好迹象。但由于内部“三期叠加”,外部形势严峻,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难度不小,做好新旧模式的衔接、避免增长“断档”是中短期内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如此宝贵的窗口期,地方政府要负起主体责任,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调整结构,但很多地方政府还在坚持“等、靠、要”的思想,特别是在2013年严厉整顿吏治的情况下,此种“懒政”作风在基层大行其道。

  在近期“稳增长”战略重要性提升的背景下,稳定房地产、不对地方融资平台强行“抽贷”等政策在很多地方被异化为传统增长思路复归,唯GDP论、土地财政、新区和开发区热又开始冒头了。这种现象显然是要不得的,因此,人民日报文章意在强调地方政府要主动转型。笔者认为,推进地方结构转型需要破除现在普遍存在的三个不良现象。

  第一个要破除的就是唯GDP论的短视思想。大城市要走上“腾笼换鸟”的转型路径,深圳的经验证明,只有让大量低端企业转移出去,才能腾出宝贵的空间、人力资本,才能给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成长创造条件。

  要遵循产业在国内梯次转移的“雁型”模式。沿海大城市转移出的产业,要向内陆腹地中心城市转移,进而打造出中西部、西北部、东北部等几个新的城市群,形成新的增长极。目前很多人说我国人工成本太高了,产业应该向国外转移。但是,尽管我国人工成本比东南亚和印度高,但比发达国家低很多。更为重要的是,在产业转型的过渡期、衔接期、阵痛期,言及传统产业转移至国外还太奢侈,日本失去的“20年”与其产业过快向东南亚转移不无关系。

  以中部城市郑州为例,富士康从深圳转移至郑州后,郑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很快,郑东新区“鬼城”也实现逆袭。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劳动力结构和土地资源差异较大的国家,可以实现制造业的梯次化发展,这也有望打造以郑州和西安为核心的中西部城市群,形成新的增长极,进一步强化我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

  第二个要破除的,是政府扶持具体企业的粗暴做法。政府对某类新兴产业的扶持,要通过透明的用地、税收和金融政策,具体企业的生死存亡要由市场决定。对于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再次通过政府干预银行贷款的模式去解决,要尽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特别是鼓励和扶持草根金融的发展,让他们去决定扶持哪些企业。

  第三个要破除的,是大量建设形象工程的恶劣做法。相对于锦上添花的大型城市地标项目,我们更需要的是那些利在长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地下管网、国土整备、污染治理、基础社会保障、政府公租房等等,这些设施完善了,不仅人口和产业会形成有效集聚,而且工商业经营、个人创业的成本也能有效降低,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作者单位: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