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消息称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去世 被誉为“创业板之父”

2015年07月13日 10:17 来源:第一财经  参与互动()

  成思危先生,系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创业板之父,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工系统工程、软科学及管理科学,近年来致力于探索及阐明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评论0赞0

  消息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先生于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与世长辞,享年80岁。

  媒体关于成思危最近一次的报道是2015年6月11日。据民建中央网站消息,2015年6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带着中共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前来为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祝贺八十寿辰。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成思危赋诗一首,表达谢意,抒发感怀。

  成思危先生,系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创业板之父,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工系统工程、软科学及管理科学,近年来致力于探索及阐明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成思危1935年6月出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成思危教授在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涉及决策科学、虚拟经济、创业与风险投资以及虚拟商务等。他系统研究了复杂科学理论与方法并致力于解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问题,创立了虚拟经济理论体系并将其应用于中国金融改革与实践,积极研究和推动创业与风险投资、虚拟商务在中国的发展,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在国际经济学领域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尊敬。他于2008年获得加拿大国际委员会颁发的年度全球人物奖,2010年获得美国百人会颁发的杰出华人贡献奖,2011年获得亚洲基金会授予的“田长霖杰出学者奖”,2014年获得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自2002年9月起,成思危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期间,成思危为管理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亲自参与制定管理学院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将学院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的研究型管理学院。2015年5月,国科大管理学院在职MBA、脱产MBA、金融MBA、创业MBA四个项目,全部通过了MBA国际认证。这是国科大管理学院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商学院权威认证资格。

  多年来,成思危积极推动管理学院创业创新、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推进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他坚持每两周开设一次现代金融研讨班,并为研究生连续开设了经济学、金融学、中国特色经济学等课程。

  成思危的座右铭是“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在经济学领域,他用渊博的学识和理性的思维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青年人才、探索理论前沿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将其一生的才华献给了中国改革与发展大业。

  成思危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此后,国内掀起了风险投资的热潮。

  在风险投资在我国方兴未艾之际,成思危意识到,风险投资在中国还是年轻的事业,需要从理论、实务、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为此,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著书立说,自著和主编了大量书籍,写了为数众多的论文,研究和探索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成思危指出,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应实行三步走战略:首先是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咨询与服务管理;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及管理办法,从国内外吸收资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与此同时,成思危强调,风险投资的重点领域应当是高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阶段应是创业阶段。

  2003年,在成思危的积极倡导下,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正式成立,从而建立起国内风险投资领域政策制定者与实务界沟通的重要桥梁。2004年6月,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开盘,迈出了“三步走”战略中的一步。成思危强调,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培养自己的风险投资家,从培养项目经理入手。由此,风险投资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引起政府和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由于成思危为我国新兴的风险投资业做出奠基性贡献,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他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生平三次选择皆为报国

  据《人民日报》2013年8月报道,成思危是成家五个孩子中的独子,父亲成舍我是杰出的一代报人,母亲萧宗让曾留学法国。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成思危在北平时,已深受鲁迅、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数《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在《家》这部著作中,觉慧毅然决然离开家,寻得了人生道路。在成思危看来,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就像是觉慧的真实写照。

  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成思危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1948年底,随父亲举家搬迁到香港后,成思危就读于左派学校。受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1951年,年仅16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自此,他开始了漫长的跨越两个世纪的报国之旅。

  成思危先是进入叶剑英兼任校长的南方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总工会工作,还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在水上、处境悲惨的民船业中工作了一年,上了“最好的社会大学”。由于良好的工作表现,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学习。

  毕业时,成思危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满怀抱负地投入到“向科学进军”的祖国建设高潮中。正当成思危雄心勃勃要干一番事业时,“文革”开始了。戴着“出身官僚资产阶级”帽子的成思危,被下放当了锅炉工,后因周恩来总理评价他父亲的一句话,才最终摘掉戴了20多年的“帽子”。

  “文革”结束后,成思危做了他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

  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而是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4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

  顺境不懈怠逆境不沉沦

  成思危的人生写满了自强不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

  “文革”结束,不少与成思危一样怀着报国理想投身新中国的香港青年,怀揣复杂的情感,离开了大陆,而成思危选择了留下。

  放弃化工,当年在朋友们看来,成思危这是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并非明智之举。然而,成思危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1981年,46岁的成思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由于是从化工专业转学管理,最初,别人一小时能读四五十页书,成思危则只能在字典的帮助下读2-3页书,难度很大。但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成思危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儿,发表了十来篇学术论文,赢得了奖学金。当他把最后一学期的成绩单给他从台湾赶来已80多岁高龄的老父亲看时,成绩单上是三个A和一个A+。“我那一生都不肯轻易表达情感的老父亲也夸我:没想到你近50岁的人了,还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成思危说,“虽然我没在湖南生活过,但可能还是继承了湖南人的内在性格:一旦看准了的问题,九头牛也拉不转。就像我父亲一样,敢于屡败屡战。幸运的是,我这些选择都对了,但当时看来,都冒着风险。”

  成思危记得,12岁生日时,他拿着刚买的纪念册,去找父亲写几句祝福的话,父亲不假思索地写了4个字:自强不息。成思危感慨地说,他一生都在践行父亲给他写的这四个字。若干年后,成思危在女儿12岁生日的时候,也将“自强不息”这4个字,写在女儿的笔记本上作为赠语。

  敢于直言真话实话

  成思危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他在经济领域著述颇多,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他的一些言论一经发表便引起股市震动,因此也招致了不少批评的声音。但时间证明,他说的那些可能有些人并不爱听的话是真话、实话。

  成思危分析说,最近几年中国股市的发展,“宏观来看进步不小,微观来看问题不少”,应该让股市发挥扶优淘劣的功能,让好企业以低成本实现融资,并且使投资者总体上得到比较合理的回报。目前,中国投资者信心受挫,但股市总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于心。”此前,成思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到这句话,赢得全场掌声。当天,成思危为我们讲起人生经历时,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当股市最火热的时候,他理性地给民众浇了浇“冷水”,现在,股市低迷,成思危却表现出了信心,“我的信心不是凭空的,从长远来看股市还是会向上走的。”

  现在,成思危已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有5年了,可他依然担任着中科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科院虚拟经济和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每个月仍在坚持授课,为学生讲授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默顿的《金融学》。今年,他还将出版《中国股市的分析》和《虚拟经济发展史》,力图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来为中国梦的实现添一份力量。

  个人履历

  1951年至1952年广州南方大学工人学院学习政治理论,后任广东省总工会组织部科员,广州珠江区“五反”指挥部民船业分队长。

  1952年至1956年先华南工学院无机专业、后并入华东化工学院无机物专业学习。

  1956年至1958年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技术员。

  1958年至1973年化工部华北设计研究分院、天津化工研究院技术员、专题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

  1973年至1981年石化部石油化工科研院技术员、化工部科研总院(科技局)化工一处、无机化工处工程师。

  1981年至198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84年至1988年化工部科技局工程师、总工程师。

  1988年至1993年化工部科研总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1993年至1994年化工部副总工程师兼科研总院总工程师。

  1994年至1997年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民建中央主席(1996年12月)。

  1997年至1998年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

  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004年12月再次当选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2010年6月再度当选全国台湾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增选为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八届、九届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成思危论金融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成思危论风险投资》

  《美国金融危机:分析和启示》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综合凤凰财经、中国科学院网站、法制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道)

 

【编辑:刘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