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韩寒起诉方舟子名誉侵权索赔十万引各方热议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1月31日 03:0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因怀疑韩寒找人代笔写书,方舟子在网上对韩寒发起“炮轰”,引发双方长达11天的网络“口水战”。昨天,韩寒的合作伙伴、出版人路金波对外发布称,方舟子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代笔”,对其名誉造成损害,韩寒当天已委托律师,将在上海提起诉讼。他还透露,韩寒本拟向方舟子索赔2000元,后认为2000元起不到任何惩戒效果,改为10万元。韩寒将于今天更新最后一篇文章,表明对方舟子质疑事件的处理办法。方舟子接受采访时表示,法院判谁输谁赢并不是靠当庭唇枪舌剑,“我的分析当然会进行到底,而且会一一发表在网上,网上才是主战场。”(1月30日《京华时报》)

  支持

  笔战如果延续

  折损网络伦理

  纵观这场方韩之争,令笔者感到郁闷甚至担心由此折损网络伦理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当我看到韩寒的父亲韩仁均为了给自己的儿子辩白写下了《说说我自己》的时候,我的心头也确实掠过了一丝悲凉。打个比方来说,有人怀疑某人用的高档手机不是他自己买的,理由是他买不起这个手机,证据是他的收入达不到这个能力,于是怀疑是他父母买的。到此为止问题还不大,结果还要逼使他的父母当众晒收入,证明自己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儿子买手机,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如果还要逼这个孩子公开一份不愿意告诉别人的收入来源来自证清白,这样的质疑还有多少人性和道德?而关键在于,这仅仅是一个高档手机,最多是炫了一点,又不是非法持有的枪支,有必要苦苦追问吗?这样的“打假”意义何在?

  同样,微博上晒出了所谓方舟子雇人“拉黑”的合同,这种作假的把戏,只要稍微了解方舟子“作战”路数的人,就必然不会相信。但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水搅浑,更可怕的是,这是对新兴的网络舆论的作践。这种做法,谁能分出是“方粉”还是“韩粉”的“杰作”?我看都不是,这只会给已经开始对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的网络舆论抹黑,完全背离了网络伦理。

  知风

  分析

  谁输或谁赢

  大家不看重

  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表明了一个科普作家对科学的较真儿精神。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科学家的眼里容不得一丁点沙子。方舟子对韩寒文学作品的怀疑和质疑,只是出于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良知和职业道德。他们本无私人恩怨,也不存在谁同谁过不去的问题。方舟子从韩寒文学作品中看出的一些“语言破绽”,所以,他有了合理怀疑和质疑,这可能是出于职业的敏感,也是一个有正义感科普作家的正常反应。而韩寒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欲通过法律诉讼依法解决“名誉、财产权”问题,这是韩寒的自由。

  方舟子的“质疑代笔”,究竟构不构成对韩寒“名誉权、财产权”的损害,相信最终法律会作出公正的判决。法律是以事实为根据、用事实来说话的。如果方舟子找不出韩寒“找人代笔”的事实根据,那么,方舟子在法律面前肯定会输掉这场官司。但是,这场官司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学与“造假”的较量,或者说科学的较真儿精神最终是要让事实来作答。

  科学主张的是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科学的精神不仅仅属于科学事业本身,它还属于人类文化,属于每个人平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它赋予人们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一种智慧,它使人从思想到感情,从灵魂到行为方式更丰富、更深刻、更美好、更富于理性。科学不是文学,文学不能违背科学。作家韩寒的1000页资料能不能证明其作品属“独立创作”,法律也是“门外汉”,也不可能识别出其真伪,法律只能从“举证”的表面现象中来管这个“闲事”。所以,最终没有赢家,真正的赢家只是“较真”。即使是方舟子输了官司,但他的科学较真的精神永远不会输。韩寒的父亲究竟有没有为儿子“代笔”,只有他心里清楚,法律判决最终可能还是一笔糊涂账。所以,人们对这场官司的输赢并不看重。

  汪代华

【编辑:邓永胜】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